陈州之围,在各路兵马畏惧黄巢余威不敢率先进军之际,朱温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孤军冒进,跟黄巢部众大小血战四十多次,最后杀退黄巢保住了陈州全城百姓一条活路,以至于陈州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他,和其他军阀不同的是,朱温没有在陈州劫掠养军。
打跑黄巢之后就要带兵走人,以至于陈州百姓非要给他立生祠。
朱温上任汴州的时候,汴州万人空巷,家家扶老携幼出门欢迎朱大帅上任。
蔡贼作乱的时候,秦宗权打得中原藩镇没有一个节度使敢吭声,僖宗下诏讨伐,各路兵马也是有心无力,朱温再次临危受命,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豁出命来跟秦宗权干。
许昌守不住就退守管城,管城守不住就退守中牟,中牟守不住就退守汴州。
孙儒在洛阳吃人的时候,各路藩镇畏惧孙儒凶名,朱温也怕得要死,但还是带着士兵出城准备孙儒野战,因为他知道,他退无可退,他的身后是汴州百姓,是几十万条人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僖宗给予了朱温尊严和信任,朱温也忠心回报。
在这个拿着碾子碎尸吃人的时代,只有这个残暴的朱温把老百姓当人。
在这个四方藩镇高喊万岁实际上却毫无行动的时代,只有逆贼朱温年年供奉不断。
历史上昭宗被韩建劫持到华州的时候,四方藩镇没人吱声,只有李克用和朱温站了出来,李克用扬言要来关中勤王,朱温也发了话,你们再不把皇帝送回去,我就来潼关看看。
韩建怕了,把昭宗送回了长安。
在昭宗被劫持到凤翔的时候,连年战败的李克用想来勤王也有心无力了,朱温也不打算插手这场由南衙北司内斗引发的灾难,刘季述派人去汴州,表示要效彷董卓故事的时候。
朱温没有答应,他认为不应该干涉中央内政。
直到崔胤多次来信,朱温才下定决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崔胤才会把朱温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许朱温以为,皇帝这次受难顶多跟在华州的时候一样,但真相却不是。
皇帝被宦官关在一座小院里,吃饭喝水从小洞里送进去,皇子皇孙没有衣裳,在腊月寒冬里活活冻死,被李茂贞掳去凤翔后,三宫六院的妃嫔不是被奸淫抛尸就是沦为营妓。
昭宗带着宫人在院子里推磨煮豆子吃,何皇后这些妃子拿稻草避寒。
一朝天子,活得不如一条狗。
小舞在想,当朱温把昭宗从凤翔带回来的时候,在看到昭宗一家人的时候,朱温这个人就开始变了,韩建能做的事,李茂贞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我比他们强十倍。
说到这里,大家都就知道了。
朱温不欠李唐什么,该报的恩情也报了。
要说兼并藩镇,当时的藩镇,有实力的谁不兼并?
所以我在书里也用了一句话概括,在天佑元年进入长安之后,一代枭雄朱温就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被皇位迷失了一切的一具尸体,一个行尸走肉的朱晃。
就凭这份功劳,一个公爵肯定是跑不了的。
都说五代十国的军头们都是反复无常之辈,但是跟随朱温之后又反叛的极少。
就连杨师厚这种战利品,朱温都能把他变成名将。
杨师厚他们被李罕之送去太原的时候,李克用根本看不上。
所以在小舞看来,中年的朱温一定有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中年的朱温,一定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护羽毛、英武神武的大帅。
但是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朱温,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认识的朱温来写。
有很多人说朱温残暴,但这个时代就没有不残暴的军阀。
王重荣这种枭雄,对牙兵动不动就是抓起马鞭一顿乱抽,事后还要威胁杀人全家,李克用这种颇有侠风的枭雄,段文楚被他绑在柱子上千刀万剐,李存孝被他五马分尸,康君立这种老将说赐死就赐死,李存信这种勐将为了不受他的猜忌,直接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