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怎么可能是神通公后人,大放厥词编排自己祖宗,真是忤逆子!”
茶肆里爆发出哄堂大笑,大胖子不生气,也不着急,只是道:“张老东西我告诉你,我可是听陛下说了,有教无类,那仗义什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
旁桌一个书生出言提醒,面带笑意。
“对,侠义每多屠狗辈,陛下说了,不能绝了百姓进身路子,武学招生,不分尊卑,只要通过考核,就进武学读书!”
“那武学的考核条件是什么?”
“我问了,只要写得出六十个字,背得来武学令,再通过面试,就能下舍!”
“得了罢,你说的话,当不得真,还神通公后人,你要真是,早就飞黄腾达了,还用客居长安三个月找不到谋生之道?别吹牛了,找个活要紧吧,不然连茶肆也住不得了。”
大胖子也不理商贾的嘲讽,只是对先前为他提醒的书生道:“我看你也别想着进士了,进士科就是考到老死也不见得能上,白耽搁日子,以你的才学,考武学肯定是轻而易举,你熟读经文,腰上又佩剑,能文能武的,将来要是出镇一地节帅,啧啧……”
一番话吹得那书生找不着北,心里还真盘算起读武学的利弊。
唐人崇文尚武,武人好佩扇,文人多带剑。
武夫希望自己能变成文化人,文人则幻想着领兵坐镇边疆杀敌报国。
初唐四杰杨炯诗云:“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写出这别诗的高适不但是边塞诗大家,也是个凶狠的武人,先后出任淮南、剑南东川二镇藩帅,也主持了讨伐永王叛乱,更是亲自领兵出关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
就连痨鬼李贺都都高喊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终唐一代,文人可谓出将入相,高适这类文武全才的大佬则成为了全国士子的偶像,所以许多书生都略通武艺兵法,也能从军吃苦,征战戍边也不怕死。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