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让能和刘崇望不赞成讨伐山南,对李晔这个决定能接受,崔胤和郑从傥是中间派,无论这场战争打不打,他俩都能接受,没有明显的倾向。
李晔决心已定,杜让能等人也都不说话,张浚无奈之下只得罢休,面上却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连连叹气,好像错过了什么天大的好事。
李晔无心再议,于是道:“朕乏了,诸位爱卿可以走了。”
“臣等告退。”
待五人离去,李晔又对高克礼道:“诏李忠国、刘过、武成策来见朕。”
“遵旨。”
高克礼不敢多问,立即转身出去将旨意一层层传下。
此时的局面对唐廷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历史上以昭宗和韦昭度的朝廷担心支持杨守亮会引得凤翔、镇国、静难等五军震怒,从而调转过来跟朝廷作对,故而始终没有踏出长安一步,更未给予杨守亮任何支持,连劝和的举动都没有。
直到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李茂贞等人的军队兵临兴元城下,杨守亮仍然率军抗击,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杨守亮战败出逃阆州,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昭宗朝廷什么都没有做,眼睁睁看着杨守亮战败,眼睁睁看着李茂贞接收山南西道全境,洋、通、开、璧、巴、涪、渝、合、兴、利、阆、果等十七州全部被凤翔镇兼并,朝廷从此拿李茂贞没招。
随着陕西汉中、四川巴中、达州、广元、阆中、重庆等地的丧失,长安朝廷彻底失去对西川的威胁能力,不但丧失了战略纵深,财赋收入也大大减少,王建更是虎入山林。
没过两年,王建兼并东西两川,把水陆两条蜀道一锁,跟长安完全切断联系。
李茂贞的坐大与王建割据蜀中这两桩祸事的发生,导火索就是山南和凤翔的这场战争。
在这个时空,因为李晔的介入,杨复恭集团提前崩溃,杨守亮和李茂贞爆发战争的时间较历史上提前了近三年,一旦杨守亮战败,李茂贞很快就能接收整个山南西道。
李茂贞和王建这两个混世魔王也就此开始称王称霸,随着山南、西川、关中北部的失控,宛如东周王室的唐王朝再无任何挽救的办法。
没有人口和赋税收入,君臣离心,也再没有忠于朝廷的方镇,有的只是一群虎狼,至此,唐王朝走向灭亡可计日以待,只待李茂贞和昭宗的战争爆发,唐廷就会彻底崩溃。
杜让能和刘崇望能认识到山南的重要性,但崔胤等人都意识不到。
李晔当然不会重蹈昭宗的覆辙,对于当今的朝廷来说,相较于关中以北,山南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无论是北上灭李茂贞还是将来南下攻伐西川,山南都是必取之地。
在李晔心中,山南重要性暂时是大于凤翔、镇国、华州等地的,从眼前的局势来看,山南也是朝廷最容易收回的土地,山南军民的离心力还不强,杨守亮也处于可控状态。
回到现实,回到手头上的事。
李晔知道,即使自己驳回李茂贞等人的要求,但李茂贞还是会擅自出兵。所以李晔要提前做好军事准备,征集钱粮,动员军队,为即将爆发的山南战争预热。
这场仗,一定不能输。
然而李晔现在还没有整合关中的兵力,他能够调动的兵力也就是京畿附近的几个方镇以及南衙军和李忠国的天威军,至于神策军,李晔根本没指望。
杀杨复恭的那个晚上,三万多神策军打一万五天威军,却被杀得丢盔卸甲,剩下的两万多神策军,连增援杨守虎的胆子都没有,刘崇望贬斥神策军中层将领,全军不敢放一个屁。
李晔已经在让刘崇望编练神策军,但想让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前想后,出于以上种种缘由,李晔觉得在这个时候都还是应该强势一些,至少不能让山南的大唐子民寒心,不能让杨守亮这类人对朝廷绝望。
这天下,李茂贞争得,朱全忠争得,秦宗权争得,李克用争得,李思谏争得……
朕就争不得?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