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我是主簿,榆林的财政太清楚不过了。整个城建,外人看来轰轰烈烈,不知用了多少钱,但大头花的现钱并不多,一万羌人,加上自己砖厂出产的砖头作为垫资,有了这两项保证,榆林城建才得以空手套狼的形势建立起来。直到三年后,才开始给俘虏发放劳资。其他像街道的树木,府里除了统一规划,都是百姓自己种植的,这又节省了不少开支。”
朱标:“那挂在户部的这么多欠款,榆林不是虚报的吗?”
黄子澄:“虚报谈不上,实际开支就是这么多。您想想,一万苦力,几万建筑工人,三年时间,得要多少钱来支付。砖头、砂浆,土方折算成现银,又得多少。”
朱标:“傅钟打的好算盘。”
齐泰插话道:“黄大人漏算了一项,这一万羌人,都打算要在榆林安家,傅大人劝也劝不回去,这是个大包袱。”
朱标:“那算什么包袱,让他们定居下来,也省得他们想东想西。”
齐泰:“我不管政务,不知难处在哪里。但听傅大人说起,他们是榆林建设的功臣,不能抹杀了他们的功劳。榆林要为他们准备住房和安家费用。就算房子他们可以自己建造,但砖头、砂浆不用淘钱吗?家具和结婚的费用,不要府里安排吗?傅大人心肠太善了。”
朱标听了,也有些动容,“这么说来,榆林的财政也不宽裕呀。”
黄子澄笑道:“齐泰就一讼棍,他懂什么经济,别听他胡说。榆林的财政宽裕得很。按傅大人的安排,基建一块,以建设养建设。大西北唯一红火的商务区,那房价还便宜得了,我不知京城房价怎么样,但榆林的房子一建起来,那么高的房价,买的人眼都不眨,要知道,成本就是些砖头、砂浆和人工。“
朱标笑道:”既然榆林财政这么宽裕,傅钟的薪酬恐怕是个大数字。“
黄子澄:”那倒没有,他也就比我高一百两,比齐泰还少两倍。“
这就令人不能理解了,他图的是什么,朱标沉思不语。
黄子澄笑道:”我以前也不理解,但榆林带来的变化,是千年,不,亘古未有。看着那些大字不识的庶民,有一技之长的,无不攒得盆满钵满,我们的这点收入,提起来都寒碜。榆林如今又兴建了两所中学,开的是机械、农学课程,都是些技艺上的东西。百姓们趋之若鹜,科试都没人问津了。有点手艺的官员,都自动退职,奔他们的小康之路去了。别说什么二心、三心的,将来做官都乏人。“
齐泰接着说道:”我们实行的是三年义务兵制,傅大人在军中办起了夜校,学的都是手艺。那些打得羌人屁滚尿流的精兵,脱了军服,就开起了各种小作坊,多么强的兵呀,说退就退了。“
朱标惊道:”那榆林谁来保卫,羌人是灭了,还有回寇呢?残元呢?“
齐泰:”这倒不必操心,三年义务兵,不是不招兵,老兵走了,新兵就续上了。明天视察军营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朱标轻车简从,在傅钟的陪伴下,视察了榆林的军营。
三千精兵,分两千手雷兵和一千投掷兵,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榆林军歌,接受了朱标的检阅。
没有炮兵,傅钟别出心裁,组成了投掷兵。手雷与地雷的设计,轻巧加上高爆力,已经物尽其妙。铁架构的投掷机,由弹簧控制,发射起来,能打两里的距离。对付残元与回人,绰绰有余。只是在大明野战兵的大炮射程内,恐怕是一触即溃。
朱标惭愧不语,地方不能装备炮兵和骑兵,这是规矩。投掷兵就是被朝廷逼出来的。
傅钟笑着说道:”其功能也不下于大炮,只是打不到大炮那么远。“
朱标看见士兵们都穿着单衣,心中不忍,”颖心,都说你爱兵如子,榆林这么富有,怎么不添置一些铠甲。“
傅钟:”我们的战术要求,灭敌人于两阵之前。等到他们冲进我们的战阵,这仗就输了,用不着铠甲这么笨重的家伙。人力射箭,比得上我们的投掷机吗。看看士兵们的操练你就知道了。“
说完,回头对刘振说道:”实战演示。“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