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对那杨志的确没什么好感,他乃天波杨府之后,将门虎子,但为人却差的一塌糊涂。高俅说他:“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且不提花石纲祸国殃民,也不提高俅是否弄臣,但是高俅训斥他的话毫无问题,花石纲劳民伤财本是苛政,但其他船上的百姓起码还剩下条性命,可杨志却让无数人因此丧命,在出事后毫无担当,选择了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不管,等到事情过去了又想靠打点谋取官位。一个人为了谋取官位不惜散尽家财,如此高额的成本扔出去,他打算如何连本带利收回来?这样的人一旦当了什么官那还了得?
高球这个人也许是个弄臣,但王伦不得不承认,他看人还是有眼光的,他可以仔细翻查杨志的简历,而不是下面报上来什么就糊里糊涂的照准,可见很多时候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还是端正的,对杨志的批驳也中规中矩。那大名府的梁中书便是没有高俅这样的眼光,在杨志落魄的时候破格提拔他,给了杨志新的希望。但是杨志如何报答他的?
押运生辰纲的路上,所有人包括两个虞侯都背着包袱负重而行,但是这青面兽杨志却是空着手走路,沿途之上对军士非打即骂,根本不拿士兵当作人看。连太师府的老都管都知道安抚士兵,对下面的人一再安慰,并向士兵保证到了东京他自掏腰包奖励士兵。可是那将门杨志却只知道护着梁中书给他的举荐信,除了打骂士兵,拿士兵的性命去染他的战袍,没任何对士兵的体恤。那老都管一直对他宽容,但是他却因此得寸进尺,最后逼得老都管不得不说出:“你本是个该处死的配军,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你却如此大的官威。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该听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不当人打,是何道理?如果他们是你当初发配之时落到你的手里还有活路么?”一个相府的管家尚且知道体恤下人,这杨志还没当大官便是如此凶残,这种人一旦做了官,为了他的前程是,什么残害百姓的事情做不出来?他虽然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好处,但是从来没想过承担什么责任,所以到了后来,生辰纲被劫,他想也不想拔腿就跑,让老都管等人去承担本应该他去承担的责任。
总之杨志这个人,王伦可惜他的本事,但对他的遭遇丝毫没有同情,更不会考虑收服他,在王伦看来,自己能出三千贯不砍价的买下杨志的祖传宝刀,已经是对天波杨家的尊重了,起码这把刀日后不再会因为杨志蒙羞。
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