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个一袭白衣的青年,不过此时他的白衣已经由于长时间未洗而变得有些发灰了。白衣秀士王伦,这个水泊梁山的总辖大寨主,他现在还不过是一个年不到二十的青年。王伦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13岁便中了秀才,少年时曾经参加科举落地,本想来年再考却因为道宗皇帝取消了科考而断了科举之图,后来想入太学,谁知家逢大变流落江湖。在流落江湖的时候,王伦偶然救下了饿倒在路边的杜迁,这杜迁也是知恩图报之人,从此便跟随在他的身边,在那两年中,他们二人相互扶持,杜迁有一些勇力,王伦又善于动脑,两人总算是在江湖的风风雨雨中依偎着走了过来,后来他们在济州柴进家客居了一段时间,因为书生的傲骨,他无意在柴进家吃白食,最终还是决定与杜迁到江湖上闯荡一番,于是拿了柴进赠送的十五两纹银辗转来到山东。
在这八百里水泊,王伦见到了机会,于是便带着杜迁,在这渺无人烟的梁山泊上开山立寨,两人一手一脚的建立起了现在这个梁山大寨,现在山寨上有七八百人,在山东绿林也算得上一股强大的势力,远在登州的登云山、青州的桃花山、清风山之上。
王伦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他是读书人,对大宋的了解远在江湖草莽之上,他很清楚,自己这种山寨,在朝廷眼里不过就是一只蚂蚁,自己所以能在梁山逍遥自在,不是因为梁山泊的力量够强,而是因为道君皇帝登基以后文恬武嬉,所以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搭理自己这种人。故此,王伦给山寨定下了很严格的规矩,就是不许做大案,即便不得不打家劫舍,也不要闹出人命,尽可能不给官府找麻烦,因为给官府找麻烦,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为了让自己的山寨可以吃一碗安乐饭,王伦也是煞费苦心,王伦所以选择梁山就是因为八百里水泊本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这种环境下,官府抓捕他们就要有个成本核算问题,来少了完全就是送菜,来多了成本太高,抓捕一些小毛贼得不偿失,故此他们如果不做的太过分,一般官府也就睁一个眼睛闭一个眼睛算了。同时为了增加官府捕盗的难度,王伦煞费苦心的研究了山寨的防御措施,现在的梁山情形真是:“见座大关,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擂木炮石;四面高山,三关雄壮,团团围定。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靠着山口,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这种防御,足以让官府磕掉牙,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自己坐下大案,否则官府绝不会舍得花大本钱来攻打自己。
当时山寨建立第二个月,便有一个好汉宋万来投,自己看得出,此人和杜迁一般,都是憨直之人,便让他做了第三把交椅。三个月前的元旦前夕,山寨已经攒下了一笔银钱,自己挂念柴大官人的资助之恩,故此拿了一百两黄金前去柴家庄拜谢,柴大官人也是热情款待,临别时还很贴心的告诉自己,为了让自己的山寨更红火,他会不断举荐好汉来自己这里帮衬,虽然自己没想做大,但是毕竟柴大官人一片好心,自己心中也是感激不尽。
但是没想回山的当晚出了意外,元旦之夜想到自己失身为贼,不禁心感凄凉,于是便出了房门走到这断金亭内一人对月叹息,谁知道忽然天降一道白光击中了自己的额头,让自己当即就晕了过去。但是更可怕的事情还是自己清醒以后,当时自己的脑子里面忽然就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自己费了好大的功夫算稍稍明白过来,原来那些记忆是属于后世一个说书人前辈的。那个姓单的老先生是说书人世家出身,一生浸淫此道,他不说才子佳人,却专说古今英雄。这个单前辈虽然只是个艺人,但为人正派刚直不阿,可惜生不逢时,生在了华夏族最为悲惨的时代,在那个比当今大宋道君皇帝当政还要黑暗腐朽百倍的时代,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本心,尽可能的说一些良心话,他终其一生,以有限的学问去钻研各种正史野史,不知为何,他死后,居然一缕魂魄不灭,穿越了千年来到了自己这个时代,并附身在了自己身上。
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