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战船上的神策军,也在曹髦与满长武等人的命令下,朝北岸上的骑兵射箭。
此时的晋军骑兵,也已经全部装备了新式马镫,所以他们也能在马上进行弓射了。
但由于骑兵为了能在马上更好的骑射,配置的都是软弓,射击的距离和威力,都明显不如在战船上神策军的步军硬弓。
并且因为神策军士卒几乎都身着重甲,防御力也比晋军这些轻骑兵强得多。
结果就是,一字铺开在河边上的晋军骑兵被射倒了一大片,而战船上的神策军,除了几个命不好的倒霉蛋,被射中了面部和眼睛外,几乎没什么损失。
王基看到此,只好被迫让骑兵后撤。
神策军的战船安然无恙的靠岸后,士卒们也顺利登上了北岸。
原本王基让骑兵后撤后,是打算等魏军士卒上岸后,自己就发起冲锋,把他们击溃甚至赶下河去喂鱼虾,以报刚才自己这边被射死的骑兵之仇。
可王基发现,这些魏军最先上岸的是,推着一种带盾牌的奇怪形状的战车的步卒。
这些步卒推着战车快速到了河边外围,结成一个大圆阵。
而那些在船上下来的弓箭手,则紧紧的跟在战车身后,摆出了射箭的架势。
王基明白了,这些魏军是利用这些战车快速的摆成了一个防御阵。
王基的判断没错,就是一个防御阵,而且是防御骑兵的阵!
这些外围的盾牌战车,不仅有坚硬的盾牌,盾牌的两侧还有长长的尖枪,将战车放倒后,尖枪就可以朝上,防止骑兵的冲击。
当初在马镫被曹髦发明出来后,文鸯的虎贲骑兵就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打得司马昭的骑兵丢盔弃甲,毫无还手之力。还间接上导致了司马昭在极大优势的兵力下,依然不可挽回的造成了淮南之战的惨败。
惨败的教训,不可能让司马昭不去深究一下原因,加上马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曹髦当然知道晋军大量装备马镫是迟早的事儿。
因为晋军的骑兵数量远远的超过自己,相同的骑兵装备下,从表面上来看,自己的骑兵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曹髦还可以发明,于是这种可以克制骑兵的战车就被制造出来了。
此时的王基还是决定试一试,因为自古骑兵克步兵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况且他也不觉得这个所谓的战车阵有什么特别,只要自己的骑兵冲过去撕开一个口子,就可以轻而易举进入阵内,击溃这些步兵。
至于这些魏兵身着重甲,在王基看来是有点麻烦,但是三国时期的铠甲,由于技术的限制,制作工艺并不精细,脖颈处关节处并不能起到有效保护,所以王基似乎也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晋军的骑兵在王基的调度下,开始列阵冲击战车阵。
数千骑兵的列阵冲锋,可以说是气势震天了,那些被马蹄激起的尘土,漫天飞扬。
曹髦等得就是这一刻,他并不担心这些晋军骑兵冲击车阵,相反能让他真正难受的是这些骑兵不敢上。
因为曹髦知道这首战太重要了,必须打出气势,若是他们只围而不攻,还真有点麻烦了,那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
毕竟等晋军的援军被大量调过来,在这淮河边上与自己形成了对峙状态,那么自己就可能陷入被动了。
所以在看到晋军骑兵朝着自己的战车阵发动了冲锋,曹髦反而感觉到如释重负。
晋军的骑兵在冲锋的过程中首先吃到了一大波弓箭的问候,不少的晋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
好不容易冲到阵前,却发现根本撕不开任何一个口子,虽然冲锋的骑兵拥有巨大的惯性,但这些不顾生死的骑兵却像撞到一堵墙上一样。
因为这战车布置的相当严密,几乎一个挨着一个,结成的阵也是有一个弧度的半月形,而孤形的物体在理论上,可以分散一些受力度。
另外战车后推扶手,倒插在地上,战车被马匹撞上后,反而固定的更好了。
重生之魏帝曹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