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粮是假,出其不意袭营是真,岂非妙计!
岑含给这想法惊出了一身冷汗,心顿时沉了下去,正要转身进去找李存进,陡然间喊杀声起,顺势回头,只见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支人马,突然出现在河对岸,一眼看去望不到尽头,尘土飞扬地往这边杀了过来。
账内李存进听得动静,也提槊奔了出来,见状不由一愣,随即跺脚道:“可恨!中了贼子奸计!”言语间营内其他将领也纷纷赶将出来,无不相顾失色,只听得对岸有人高声叫道:“踏平晋营,活捉李存进!”
岑含凝神望去,见出声的正是冯一粟,再往边上一看,不由瞳孔一缩,那人白马青袍,手持长剑,宛如天神下凡,不是墨商是谁?当时便回头对身后的南宫翎与施兰道:“咱们中计了,你二人速从营后出去,绕开敌军去追乐心,叫他来救大营!”
南宫翎沉声道:“那你呢?”
岑含道:“墨商既来,我不能走,否则这大营便完了!眼下生死存亡,能否来得及,全看你们二位!快走!”
二人不敢迟疑,当即去牵马。
话分两头,李存进听得冯一粟喝叫,当时便大怒,下令众将集结步兵迎敌,早有兵卒签上战马,当即翻身而上,高声喝道:“李存进在此!哪个竖子说要踏平我大营?”一提缰绳,纵马便往桥上冲去。
岑含见状大惊,来不及去取蛇矛,抽出背后长剑,施展身法追了上去,留守兵士见主帅大将身先士卒,士气为之一振,早有十余人飞步冲出,紧跟住二人。
几人转眼冲上桥头,李存进一声大喝,手中马槊如疾风乍起,一个虚晃中,敌将只一愣神,身上便被捅了个透明窟窿,当即摔下马来,岑含持剑在侧,几点寒光有如白蛇吐信,首当其冲的三个敌军士卒未及反应,当场就被穿了喉咙。
这两下先声夺人,冲在前面的成德军将士都看得心一缩,锐气大挫。墨商远远瞧见,身子忽地从马背上弹起,长剑所指,几个起落间已到岑含头顶,宛如一只大鸟直直扑下。几乎同时,冯一粟的马奔上了桥,正好迎上李存进。
一时大营之中步兵尚未集结,桥上只有李存进与岑含等十数人奋力阻击,局势十分凶险。南宫翎不敢怠慢,与施兰各骑一匹快马,径自营后疾奔,冷不防听得风声尖锐,二人忙伏身避过,却是对岸敌军暂时强攻不过来,纷纷往这边放箭。
南宫翎一肚子邪火,若依着平常习性,谁放箭便扭断谁的脖子,此时却不得不压下怒气,大力抽了胯下坐骑两鞭子,那马吃痛,撒开蹄子死命狂奔。施兰忙催马跟住,两匹马转眼绝尘而去。
桥上人马兀自激战,岑含与墨商以剑对剑,斗了个旗鼓相当,二人均是大高手,身势如龙,密不透风,旁人端的插不上半点手。成德军本是以众击寡,奈何桥面狭窄,挤不上太多人,怎么也冲不过去,一些不知轻重的兵士便想围攻岑含,不料反被二人剑势带到,个个死于非命。其余人见剑势如此凌厉,都不由绝了这念头,裹足不前。
这时墨商所用正是其成名绝技“墨子剑”。这路古剑法乃是春秋时大贤、墨家创始人墨翟所创,历来只传墨家巨子,绝无二传,剑势古朴灵巧,攻守兼备,守时浩瀚如海,攻则巧夺天工,堪为神技。然战国之后墨家逐渐式微,及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更是几近销声匿迹,世人多以为这路剑法也随之成为绝响,岂料灵脉暗续,二十年前,这剑法几经辗转,传到了一少年手里。
时逢乱世,内有权臣掌柄,挟天子以令诸侯;外有武将割据,拥兵自重伺机而动;以致君不为君,臣不为臣,国不为国,民不聊生。也是天意,乱世之中必出英雄人物,少年本为一介百姓,自有切肤之痛,既身怀绝技,遂发下宏愿,重拾墨家“兼爱非攻”之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自此以墨为姓,创下一派,名为“墨宗”。二十年来,“墨宗”扶危济困,守城护民,受民众爱戴,仁人义士不断涌入,渐成江湖中举足轻重的势力,而当日的少年,也成了名动天下的大侠,“诸子六仙”之一,“墨者仁心”墨商。
更重要的是,“墨子剑”经二十年淬炼,融汇天下武学精粹,蕴奇于正,得以升华至善,焕然一新,可谓人剑相得益彰。
十方寻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