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说:“先生,我们明日回长安去罢。”茂功说:“陛下有了这样应梦贤臣保驾平东,此乃国家的大事,怎么万岁要回长安起来?”天子叫声:“先生,海上风浪极大,怎生行船?不如回长安去罢。”茂功说:“陛下放心。有几日风大,自然有几日风小的。就在这里等几天,待风息浪静,就可以过得海,平得东了。”朝廷说:“既如此说,就等几天便了。”
再言徐茂功来到帅营,尉迟恭连忙接住,说:“军师大人连夜到此,有何事见谕?”茂功道:“元帅,海内风浪太大,圣上不肯征东,怎么处?”敬德叫声:“大人又来了。朝廷虽不肯征东,难道本帅回转长安不成?真若圣上驾回长安,待本帅同军师领兵过海,前去征东罢。”茂功道:“不是这等讲的,那东辽人马邪法多端,必要御驾亲征的。若元帅统兵前去,料难平复得来。”元帅道:“如今陛下不肯去,也没法奈何他。”茂功道:“我想也容易的,设一个瞒天过海之计,瞒了天子过海,到东辽就可征东了。”敬德道:“大人,何谓瞒天过海之计呢?”茂功说:“元帅不要慌,只消去传令这张士贵,要他献这瞒天过海之计,如有就罢,若没有,就掘下三个泥潭,对他说辰时没计,就埋一尺;午时没计,就埋二尺;戌时没计,将他埋三尺。这一天总不使计,将他连头都埋在泥里。他自然着忙,就有瞒天过海之计献出来了。”尉迟恭大喜说:“军师大人,当真么?待本帅明日要他献计便了。”徐茂功道,“是。”回转御营。
到了明日,敬德传令,一面掘坑,一面传张士贵进中营。士贵说:“元帅传末将有何将令?”敬德说:“朝廷惧怕海内风浪,不肯下船过海,故此本帅传你进营,要献个瞒天过海之计,使圣上眼不见水,稳稳的竟到海东,是你之功。如若没有此计,本帅掘下泥坑三个,你辰刻没有,埋你一尺;午时没有,埋你二尺;晚来没有,埋你三尺。如若再无妙计,将你活埋在泥里。”张环听了大惊,说:“元帅,待末将去与狗婿何宗宪商议此计,有了计即前来缴令。”敬德说:“既如此,快去。”张环答应,回营说:“中军传令薛礼进见。”中军奉令来传,薛礼忙到营中说:“大老爷传小人有何将令?”士贵道:“只因朝廷惧怕风浪,不去征东。元帅着我要献个瞒天过海之计,使朝廷不见风浪泼天,就不致圣驾惊恐,竟到东辽。是你之功。”薛礼说:“待小人去想来。”奉令出来,回到前营,忙摆香案,拜求天女,翻看天书,上边明明白白。薛礼看罢,藏好天书,来到中营说:“大老爷,瞒天过海之计有了。”张环大喜道:“快说与我知道。”仁贵道:“大老爷,此非一日之功。可请元帅传令,买几百排大木头来,唤些匠人造起一座木城。各方要四里长,城内城外多用板造些楼房,下面铺些沙泥,种些花草,当作街道。要一万兵扮为士农工商经纪百姓。居中造座清风阁,要三层楼一样,请几位佛供在里面。等朝廷歇驾,将木城先推下海,趁着顺风缓缓吹去,哄朝廷下船赶到城边,竟上此城,歇驾清风阁。又不见海,又不侧身倒动,岂不瞒了天子过海么?”张士贵称谢,自回前营不表。
单讲土贵来到帅营,叫声:“元帅,有计了。只须降下令去,伐倒山木,筑一木城,如此这般做法,可以过得海去。”尉迟恭大悦,又记了何宗宪功劳,来见军师,一一将言对茂功说了。茂功称善:“此计甚妙。”茂功假传旨意,暗中行事,一些不难。十万人动手伐倒山林大木。正叫人多手多,不上三个月,这座木城就造完了。推入海上,果然是顺风稳稳的去了。单单瞒得朝廷。只有程咬金胆小,见了木城,心中怕去。又隔了三天,朝廷说:“先生,回长安去罢,在此无益。”茂功道:“陛下,臣算一陰一陽一,这有半年风浪平静,何不下船前去?过了半载,风浪来时,已到东辽有二三个月了。”朝廷道:“果有此事么?”茂功道:“臣怎敢说谎?”天子道:“若下了船又起风浪,是徐先生之大罪了。”茂功道:“这个自然,是臣一陰一陽一不准之罪,该当领罪。”天子道:“既如此,降朕旨意下船过海。”尉迟恭传下令来,张环先开五百号战船,先锋开路,竟自前去。
忠烈薛家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