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许平安还真没这么觉得,他感觉十五的月亮也挺圆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今天得吃元宵。
北方是元宵,南方是汤圆。
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糯米粉加馅料,只是在具体加工制作上会有不同。
汤圆更加软糯,制作方法是把糯米粉和成面团,然后像包饺子包包子那样把馅料包进去。元宵则是把馅料揉成团,沾点水,然后在糯米粉里滚,最后裹上一层面皮。
最直接的差异就是口感上的,汤圆很软,有些甚至需要用勺子舀着吃。元宵就比较硬了,可以用筷子轻松夹起来。
元宵下锅煮三四分钟就行,而且因为过于软糯,只能用水煮这一种方式来烹饪。元宵就不同了,水煮的话需要大概十分钟才能煮透,除了水煮,还可以油炸。当然不是直接下锅,那样肯定炸不熟。要先装盘上笼蒸,等蒸熟了之后再下油锅,炸出来的元宵外层酥脆中层软糯内陷香甜,是许平安最喜欢吃的甜点之一。
但是很可惜的是,不同于汤圆可以长期冷冻保存,元宵因为外层面皮太干,一旦冷冻就很容易开裂,所以基本上只有元宵节这天才有得卖,都是现做现卖,卖完就收摊,隔天你再想来买?对不起,没了。
西云市这边还有一家和肆源坊类似的百年老店,名叫吉香益,专做各种糕点点心,在西云市同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家和肆源坊,在西云市并称双百老店,是老一代西云人买肉和买点心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不过和肆源坊不同,吉香益更喜欢开分店,最巅峰的时候,它在西云市市区就有二十几家分店。不过许平安重生前的那几年,吉香益的日子并不好过,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商外卖等行业的发展,一些个人烘焙作坊大行其道,还有那些专做网红蛋糕的小店,在年轻人群体中把这家老店压得死死的。
要知道在任何年代,年轻人永远都是消费的主力军,可能他们不算最有钱的,但他们永远是消费欲望最强烈的群体。
吉香益没能在智能时代拿下年轻人的市场,生意每况愈下也是正常的。
许平安重生的那年,吉香益的分店已经关了一家又一家,只剩下最后的八家还坚持着。当然生意还是不错的,只要不维持那么多店面,活下去不成问题。
说起这些网红美食,许平安真不觉得有多好吃,或许也可能是因为他没吃到正宗的吧,就他在西云市吃到的那些,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感觉很一般。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起来了,甚至在部分年轻人之间,你要不吃这个就好像你已经彻底落伍了一样。
别人他管不了,反正他自己的习惯就是卤肉必去肆源坊,点心必去吉香益。
依旧是老爸开车,在儿童公园附近的吉香益门口停下,老妈下车买元宵,许平安也跟了过去。
做元宵的机器就是一个巨大的滚筒,里面装着的都是糯米粉,几个工作人员在旁边捏团子。把馅料抓到手里,捏把捏把弄成个小圆球,然后丢到元宵桶里。大桶不断旋转,带动里面的馅料跟着翻滚,不好一会儿就能粘上厚厚一层糯米粉,一颗元宵就制作完成了。
西云市这边最常吃的元宵馅有三种,分别是黑芝麻馅、核桃花生馅和五仁馅,因为要保证馅料的扎实度,所以里面加了少量猪油,加了很多的糖、淀粉、鸡蛋等材料,配合着主材的黑芝麻、核桃、花生米等,最后煮出来的元宵味道好极了。
这年头元宵也便宜,十块钱能买不小的一兜,老妈直接买了一百块钱的。
元宵其实是有保存方法的,那就是炸熟之后保存,等再想吃的时候短暂回下锅,表皮就能重新酥脆。不过这种保存方法吧,保存个两三天还行,时间再久,面皮问题不大,但里面的馅料和炸锅之后渗透进去的油就会逐渐破坏元宵的风味,吃到嘴里会有一股老油的味道,美味程度都不能说是大打折扣,而是直接变成了一场味觉灾难。
之所以买一百块钱的,是因为许家人都爱吃元宵,往年就得买百十来块钱的,今年老妈一手包办了,所以买的也不算多。
至于汤圆,那是没人买的。
重回千禧璀璨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