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儇出宫的目的,不仅为了了解盐价行情,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去趟郑府,看一下这位唐末名臣宰相的风采。
如此名臣,李儇怎么不亲自领略风采,若是得到郑畋的支持,李儇今后在朝廷之上,决策鼎诺之中,也不会因此有所掣肘。而且,今后李儇复兴大唐的坎坷不平的崎岖路上,也需要这些名臣鼎力辅佐,才能事半功倍,成功更快些。
在随从的引导下,李儇到了郑府。
李儇对郑府家丁道:“速去禀报,就说白王立巾来了,叫他速来迎接。”
家丁自然不认识李儇是当今大唐天子,但是觉得李儇相貌英俊不凡,气质高贵,加上随身护从都身强力壮,显然不是普通人家,必是显贵人家。
家丁不敢怠慢,照着李儇的原话,急忙的跑进府中,往郑畋的书房而去。
书房内,一个身穿灰色长袍中年人正在专心练习笔墨,他目光如电,眉宇之间不怒自威。
家丁慌忙的跑了进来,道:“禀告家主,府门口来了一个叫白王立巾的郎君前来拜访。”
那中年人正是李儇要见的唐末名臣郑畋。
郑畋有些发白的眉毛微微一皱,疑惑不解,思量自己家丁那句白王立巾,这世上哪有人取这样奇怪的名字,而且自己哪里认识姓白的人。
想来定是有人胡闹为之,正要让家丁打发走。
突然,脑海一闪,白王连接一起不是皇字吗?加上立巾,就是一个帝字。
皇帝?郑畋脸色大惊,连忙摔下手中的毛笔,向府外跑去。
家丁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家家主的背影,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向老城稳重的家主如此慌张之举。
到了郑府门口。
郑畋见到一个身穿白衣锦衫,相貌英俊的少年正负手而立的打量着周围。
而少年的旁边,围着十个手持刀刃的随从。
那少年正是李儇,郑畋见到李儇,脸色更是大惊,走到李儇面前,抱拳道:“陛...”
“嘘。”李儇向郑畋一个止声的动作,轻声道:“此番朕是微服私访,不宜声张,你且带朕去书房或者安静的地方,朕有话和你说说。”
“诺。”郑畋会意点头,带李儇进了郑府。
到了郑畋的书房,只留下李儇和郑畋二人。
郑畋这才对李儇正式行礼,躬身一拜,道:“老臣郑畋,拜见吾皇陛下。”
“免礼。”李儇向郑畋微微一笑,见到地上的墨笔,又见到桌面上的字迹,不由得的又是一笑。想来这郑畋因为自己的突然到访,显得很是慌张。
郑畋捡起地上的墨笔,严峻的脸上露出尴尬之色,道:“陛下,老臣慌忙之中,未能及时放好手中墨笔,让陛下见笑了。”
“无妨。”李儇走到桌案旁边,见到宣纸之上,赫然写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
这是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讲的是杜甫听闻唐军击败安史贼军,收复河北,高兴所作,郑畋写这首诗,也是他抒发自己对唐的忠心爱国,以及对大唐的现状的担忧,李儇想到此处,心中不由得对郑畋十分敬佩,只是写到白日之时,却已没有继续,显然是郑畋迎接李儇慌乱之余,没有来得及写完。这字迹工整,笔力不凡,颇有大将之风。
李儇见了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郑畋一旁道:“拙作之品,让陛下见笑了。”
李儇在后世里也多有熟练书法,对书法颇有研究。
见到笔墨,又觉诗中豪迈所感,一下子提了兴趣。
他拿起墨笔,凝眉会神片刻,沾了沾墨砚墨水,开始在宣纸上写了后半句。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片刻之间,便将后半句写了出来。
郑畋低头举目看去,眼中闪现出光芒,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重生唐末当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