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李景隆却来了句:“论起名,还得是陛下啊!”
“取名?”朱允炆一时没反应过来。
“难道陛下不是给在给新酒取名?”李景隆顿时也是有些疑惑了。
闻言,朱允炆也是立马明白李景隆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好家伙,合计着是白激动了一下,原本朱允炆还以为是他乡遇故知了,没成想却被李景隆误以为是在取名字。
“行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些事儿,朕不方便出面,另外记得在盘一件铺子,朕有大用!”随后,朱允炆交代着李景隆。
他自然也想自己去操作这些事情的推动,可是现实不允许啊。
一旦被人发现,皇帝在做这些事情,那可真的是要被百姓声讨的,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不过,朱允炆也很庆幸,他找对了人,李景隆这家伙果然很适合干这种事!
“看来,下西洋的计划也可以提上日程了!”望着李景隆远去的声音,朱允炆喃喃自语道。
而后的几天日子里,朱允炆没有在那么忙碌,也是过了几天舒坦日子。
主要也是,有些事不宜操之过急,还得等眼前的事情一一解决了才行,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在享受了几天幸福生活后,朱允炆可算等来了宋晟。
“宋爱卿,朕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看到宋晟后,朱允炆便兴奋的喊道。
“还请陛下恕罪,臣本该三日前入京,奈何途中遇到了一些事情,因此才耽搁了几天,还请陛下宽恕臣之罪过!”宋晟闻言,也是赶忙跪下,向朱允炆说明了原由。
“何事?”宋晟这话,也是让朱允炆有些好奇。
但当宋晟说完以后,朱允炆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臣路上遇到了一伙山匪拦路打劫,因此才耽搁了!”宋晟说道。
“山匪打劫?”朱允炆有些不明所以。
虽然宋晟没有拖家带口,但也是带着一定数量的亲卫入京的,山匪不至于这么不长眼吧?
宋晟先是犹豫了一番,而后才跟下定决心一般,开口讲道:“是一伙由流民组成的山匪,据臣审问后得到的消息来看,流民是来自于山西方向!”
这番话,让朱允炆听到了耳中,也是不由面色一沉。
还是流民问题!
其实,在听到流民的时候朱允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这也不能全怪山西,说到底也有他跟朱棣的责任,山西紧挨着北直隶,双方交战间接导致北直隶大量难民涌入了山西。
可以说这是因靖难之役带出来的连锁反应!
这也正是朱允炆最为担心的问题,通关靖难之役可并不仅仅是说打败朱棣,对于朱允炆来说只要不瞎搞,比如听黄子橙那几个大聪明的话,用李景隆这种不会打仗的人,打朱棣还是轻轻松松的。
更别提,朱允炆可是派了四员猛将,携军二十多万,这要是打不赢,朱允炆真打算打开城门,亲自恭迎朱棣登基了!
别问,问就是,这都打不赢,还不如去死!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更为担心的就是因靖难之役而引发的各种事情,其中最为担心的就是流民问题!
对于朝廷来说,最大的危害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乱。
而内乱最严重的就是民变,由流民引发的民变!
这是朱允炆不想看见的,因为明朝就是毁于民变……
可能是见朱允炆面色不对,于是宋晟也是急忙说道:“臣在来京途中,听到许多痛斥燕庶人叛逆之事实属大逆不道!”
宋晟此言,也是想告诉朱允炆,这些流民并未有人说朝廷的不是,直接把罪过推给了朱棣,让朱棣当了背锅侠。
朱允炆听后,确实有所动容,表情也缓和了许多,随即追问道:“爱卿入京之事,都在何地遇到流民?数量如何?沿途官府可有安置于他们?”
不得不说,朱允炆问的很关键,问的宋晟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大明:开局靖难,就问你怕不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