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力、财力、土地皆掌握在贵族豪强手中。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段氏部族、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贵族。
申不害也是个杀伐果断的主。
第一天上任,做了周密准备,特意将忠于国侯且也有自己许多朋友的三千精锐甲士从新郑城外调入宫中,将原来与大臣们里外沟通、由韩家老统领的宫室护军调出城外训练补充。
他决意为变法祭旗,对旧贵族大开杀戒,震慑涵国旧贵族的气焰,为变法扫清道路。
此举成功,变法成功。此举失败,变法失败。
至于自己的安危存亡,他早已置之度外。
当时,他双手捧定一柄金鞘古剑,是涵国定国诸侯的镇国生杀剑。它尘封多年,光芒已经被邪恶吞噬。
当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段氏部族、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家族的领头人斩杀,惊雷闪电威不可当。
随之,帅兵接收侠氏、公厘、段氏三族封地,城堡摧毁、府库清理收回,而且将三族的两万多家族私兵收编为国家军队。
此间,被扣押在新郑的其他贵族也纷纷交出领地、所欠赋税以及家族私兵。
一个月内,涵国的府库因抄家而充盈起来,三万多私兵也大大增强了涵国兵力。
申不害认为,整肃吏治后必须立即着手整肃军兵。他向韩昭侯主动请命,自任涵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兵和原有国兵混遍,开始了极其严酷的训练。
涵国开始动荡起来,唤起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也引起了六大战国和各种隐秘力量的警觉与密切关注。
申不害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所以战国时代,涵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涵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但是,申不害的变法维新却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也开启了‘阴谋诡计’治国的先河。
因为,变法维新的方式为术治,其成效压根经不住人类的历史磨练。
术治变法维新也属于法制的一种,却不能和法制一样确实为国家确立个人行为架构,它将君王的权力凌驾在法律之上,君王能够随心所欲地更改律例,不具有秦国“王子违法与庶民同罪”的规章,法不责众,这也让涵国的朝廷作风越来越人心惶惶。
毕竟,做君王身边的网络红人,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在法律上获得优势,律例难以违反君王的意愿去惩处君王宠幸的官员。
因此,诡计权谋也就成了涵国朝堂前的内幕,每家都心怀鬼胎,这般,选拨出去的人才尽管更符合君王的意味,却很难确实为国家服务项目。
因此,涵国短暂强大之后,便偃旗息鼓,内斗不止。
对我,外交乏力,首鼠两端,特别是在公仲侈的主导下,涵国一会依靠赵国而背叛楚国,一会仰仗齐国而抛弃秦国,最终造成赵国、楚国、齐国、秦国都提防他,竟无真正的没有。
再加上涵国所处位置的确尴尬,坐拥中原“核心地段”被四周强敌围绕,并无纵深空间,相当于夹缝求生,稍不留神就会国破家亡。
而在秦昭襄王时代,为求生存,割让上党,从此开始走向灭亡的道路,逐步成为大秦的心腹之国。
众人听完,唏嘘不已。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当时的涵国能依法治国,而非采取术制,一方面可谓群狼环伺,但另一方面,外交有力可谓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此次韩地救灾,首要关键,乃打掉韩地贵族残余势力,而其势力的领袖乃涵国最后一位流亡公主,名为红莲,她累积的财富甚至富可敌国。
许多反秦势力都接受她的资助。”
蒙毅的介绍,让嬴玉想起了韩地的黑势力流沙,一个臭名昭着的刺客集团。
嬴政梦天机,立我为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