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聆风昏迷后不久,一名僧人出现在山洞洞口。
僧人望着山洞,眼神凛然,他是神居山顶上悟空寺的僧人,从小就在寺中修行,今日寺中僧人本都在寺中诵经,可天上忽然降下一道紫雷,寺中住持恐山中生火,便命寺中僧人出寺巡山,他寻到了这里,看见了紫雷落下造成的破坏。
僧人走进山洞,洞中漆黑一片,不过僧人目光却是非常锐利,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清晰看见事物。
这是他们佛门的一门武学神通,叫做天眼通,黑暗视物,能见细微。
僧人很快便看清了被破坏的一地狼藉的山洞和躺在地上昏迷的唐聆风。
“阿弥陀佛!”
看着地上的黑红血迹和残破的衣衫,僧人不由双手合十诵了一声佛号。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僧人没有犹豫,他快步上前捡起了地上的澄黄葫芦,接着又将唐聆风抱起,朝着山顶的寺院狂奔。
僧人脚下健步如飞,步伐很快,一息之间便纵出数丈距离,正是佛门轻功之一的陆地飞行术。
没多久,僧人便怀抱着唐聆风回到了寺院,而僧人呼吸仍旧不喘不急,俨然是内功高深之辈。
进了寺院,僧人抱着唐聆风就朝着自己师兄知妙住持的位置奔去。
此时的知妙住持正在大雄宝殿之内,等候着巡山归来的寺中弟子汇报山中讯息。
知妙站在大殿中央,手中捏着念珠,只见一道身影闪烁,自己师弟知怒抱着一个孩童出现。
“师兄,我在山腰的那个山洞里见着了这个孩子,洞中有黑血和红血,地上石面也到处都是裂痕。”
知怒抱着唐聆风很快就走到了知妙身前,语气凝重,很快便将缘由告知了知妙。
知妙没有说话,直接就探出了手把向唐聆风左腕,几息过后又以手在唐聆风手臂、肩骨、腿脚处摸捏一番,才缓缓将手收回。
知妙语气有些愠怒,“不知谁人好歹毒的心肠,竟对这才八岁的孩子使用灼心蚀肤散这种剧毒,如果不是这孩子命大得了某种奇遇,只怕此时早就死了,这孩子我刚才把脉摸骨过了,已经没有大碍,只是精神太过疲累,你先送他去西院吧。”
“是,师兄。”
知怒回了一声便转身送唐聆风去往寺中西院。
对于自己师兄的把脉摸骨,知怒从来没有怀疑过,他自认自己师兄的医术除了某个不知躲在哪里的坏脾气老头之外,这天下便再无一人能与自己师兄医术相比。
之前若不是师兄摸骨说了这孩子才八岁年龄,仅从外形大小来辨,他完全以为他所救的这个孩子已经到了十一二岁。
知怒将唐聆风送到寺中西院后,嘱咐了一声院中负责杂物的弟子后便回到了大殿,与自己师兄一起等着寺中的弟子回寺。
两人等待之余,知怒又将他在山洞所见详细讲与知妙,同时又将捡到的澄黄葫芦递给知妙。
知妙一边点头听着知怒所说,一边双手拿着葫芦观看,等到知怒讲完,知妙将葫芦木塞打开仔细一闻,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笑容。
知妙笑着望着知怒,说道:“师弟啊师弟,这还真是时也命也啊,昔日南齐桓公留下飞仙传闻之时多少江湖豪杰前来这山中寻宝探丹,最后却都无功而返,以为那南齐桓公之事是在骗人,谁曾想却被这小孩得到了。”
知怒大惊,望着自己师兄,“师兄你是说那南齐桓公真的得道飞仙了?”
知妙摇了摇头,将澄黄葫芦摆在了知怒面前,“那南齐桓公飞没飞仙我不知道,但他确实在山中练过丹药,这葫芦也确实是南朝之物,而且这葫芦中有着一股清甜药香,从这药香中我至少闻出了不下五种的珍奇灵药,若非如此又怎么能解了那已经侵入骨髓中的灼心蚀肤散,而且还让那个孩子脱胎换骨了一般。”
“原来是这样啊。”
知怒明白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想到了江湖中发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影在脑中浮现,他皱眉问着知妙,“师兄,这孩子你不觉得眼熟吗?”
剑挽江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