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郑和面前的朱棣,双手挎着腰,眼神和善的望着地上的郑和,说道:“起来吧。”
在那郑和起身后,朱棣更是环视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说道:“马保,自幼在云南跟着我,自我做燕王时,为我牵战马。靖难之役时,是我右军前锋,能征善战,绝不在一代名将之下!”
此话一出,彻底将郑和的才能定了调子。
而后继续说道:“这几年,率领宝船队,远渡重洋、披荆斩棘,扬威海外。”
“这是我大明的奇才!”
可郑和在听到朱棣对自己的夸赞后,却丝毫不敢自持,拱手说道:“靠着皇上的天威,大明的国运昌盛,得逢盛世,郑和,岂敢爱惜自己。”
听着郑和的话,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别人这么说,我自当时拍马屁,你这么说.....朕相信。”
说到最后时,朱棣的脸色异常认真。
可见老爷子朱棣对那郑和的信任和青睐。
而在听到朱棣这么说后,原本还恭恭敬敬的郑和,此时也难免露出了一丝以往在朱棣身边时,才会显露的笑意。
想起这郑和与自家那几个小崽子以往亲密的关系,朱棣不由说道:“老二老三......”
说到这里,却发现自家的老大不在,不由皱眉道:“老大呢?还没回来吗?”
闻言,朱高煦赶忙说道:“还没呢。”
说完这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便来到了那郑和的面前,亲切的说道:“马保兄弟,我们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了,咱们先公后私,一会儿吃完老爷子的宴席,再吃我们哥俩的。”
说着,还狠狠的在郑和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口道:“老二前几天就念叨你,你要再不回来啊,这河一上冻,就又到来年春天再见了。我把咱们当年右军的老兄弟都喊来!”
就当这汉王赵王以及郑和正在说着话时,郑和瞧见那站在老爷子龙台下,跟个侍童似的朱瞻基,不由的对身边的二位王爷说道:“二位王爷,且容我一步。”
说完,便起身来到了那朱瞻基的面前。
瞧着郑和,朱瞻基的脸上也挂起了笑。
而那郑和也是恭恭敬敬的对着朱瞻基拱手一拜,然后说道:“长孙殿下,您要臣带回的东西,臣找见了,也带回来了。”
听到郑和的话,朱瞻基顿时脸色一变。
见此,郑和也是一脸的疑惑,不清楚朱瞻基为何如此表情。
可下一秒,那龙椅上的老爷子便第一时间开口道:“郑和,这小子让你给他带什么东西了?说出来让朕听听。”
如今朱瞻基在老爷子朱棣的眼中,那就是一个百宝箱。
时不时就能从他那里弄点好东西出来,所以对他的一举一动,那是瞧的仔细。
否则一个不注意,指不定那好宝贝就从他的指缝里熘走了。
其实朱瞻基又何尝不知道老爷子的心思呢?
所以在那郑和开口的一瞬间,朱瞻基便意识到了不好。
可还是迟了。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那郑和也赶忙回话道:“回皇上的话,长孙殿下托臣在游历之时带回些那蛮夷之地的一些草木。”
闻言,老爷子朱棣顿时便看向了下面的朱瞻基,问道:“臭小子,说说吧,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瞧着老爷子那含笑的目光,朱瞻基明白,老爷子这是在告诉自己,不要骗他,也骗不了他......
但其实老爷子的目光是何意,又岂止他朱瞻基一个人看得清楚,一旁的赵王汉王、以及下面那些随行过之前这一趟的百官们,哪个还不知道自家这位皇帝打孙子秋风的事情。
面对老爷子的质问,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的说道:“爷爷,不就是些树木吗,能有什么用处,您就一天尽瞎操心吧,孙儿没见过那些蛮夷之地的树,心中好奇,才托郑和叔叔带回来。”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