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京带了刘宗敏、李过、谷可成、张鼐、李友、白鸠鹤……,带了一半嫡系将领和6万本部。还有很多可用兵将没带来,比如派郭升、董学礼接收山东、江北,他留兵看住根本关中田见秀、吴汝义,防备左良玉袁宗第、刘体纯,攻略青海、防备蒙古党守素镇守兰州,辛思忠镇守西宁。”
“后来证明这些都是错误的,蒙古人攻不下城池,不必留那么兵。解决张献忠,左良玉没有那么大的必要性。”
“山海关之战清兵拥有二比一的兵力优势,八旗作为预备队,李自成和吴三桂,血战一天,以逸待劳急行军赶到山海关的满清入边军大部队七、八万人加关宁五万人加两万关宁乡勇对顺军“老本”六、七万人,尚且没有摧毁东征顺军的主力顺军损失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骡马,大量京东州县随征民夫遭到杀戮,各部队的主官无人阵亡,清军阵亡一个梅勒额真。”
袁崇文道:“所以1644年是胜负手,清兵入关,这一仗最好在蓟镇或者辽西打,打赢就定鼎天下。打不赢,八旗集团吸收明末九边体系,李自成还做流贼去。”
风晓致意,然后继续道:“如果历史开了天眼,李自成注意关外才是最大的祸患,带致兵力相当,肯定不会打得更差。是很有可能拼一个消耗的,华北残破,后勤压力,李自成吃不住,八旗更吃不住。不过李自成只要坚持下来,清兵没有四五年舔伤口是不敢再入关的。”
“李自成进京师,就是军事最高光的存在了,因为一些巧合和战略失策没有把握住。一片石失败之后,观望的明降兵投清,反过来攻击闯军,李自成的失败就很大程度注定了。”
“而拷略,造成了人心浮动。这是闯军一片石失败后,明朝降官,士绅杀顺官吏,迎明迎清的记录,各地都有。
刘邦的徙陵令、刘秀的度田令……包括清的奏销案、积欠案都是在天下稳固的时候做的,换句话说是秋后算账。追赃助饷,五年不征,虽然能理解,这也是李自成进京师、击败明朝的基础,大背景下这是有欠考虑的。”
袁崇文看完顺军治下士绅杀官迎明的整理,想道:“一片石失败是因为分兵和时机不对进行拷略。潼关之战失败是因为没有把潼关一带搞成堡垒,杀伤带。湖广的几仗没打好,自己还死了。
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了,对于闯军的总体军纪、注意保境安民、闯军接受黄河流域人口和生产是在恢复的,这些都有赞扬,对于很多决策不周也有批评。”
风晓总结道:“上策就是全力进燕京,跟八旗拼一个杀伤相当。赢了,就完全镇住降兵降将,消化边军,李自成一日做大一日。封堵边墙,后金就要被封锁中饿死了。
辽东那块地方要是能种田,八旗也不至于年年绕道蓟镇,入关抢粮食了。
而华北这边,1642年是种不了田的,想要保住建设成果一定是击败孙传庭或洪承畴。击败孙传庭,大明就没有忠心的督师兵将了,清军一来,八旗集团就白得几十万绿营炮灰,固伦会更强大。这怎么种田也种不过来,不如自己去京师,跟八旗打一场硬仗。”
“中策就是比较架空,收关中,河东。停下来种几年田,修缮城防。清兵入关,封闭陉口河东是华北屋脊,陉口比潼关是要险的多的,跟八旗在运河上打一仗,打赢了天下就定鼎了。”
袁崇文听懂:只要不让八旗去抢了漕运回血,清兵入关抢了五次,残破的华北是容不下八旗人吃马嚼的。
风晓:“这种实际上不可能,顺军只是攻开封,崇祯就受不了。攒出一点家当,非逼得孙传庭去送死。更何况得了三晋,崇祯会更难受,一定会让关内明军送死的,没有几十万关内明军忠心勤王,清军入关他们就不走了。清军一来,那种欠一两年的饷的明军不可能保持他们忠心,不投清。”
“下策就是李自成没有意外在九宫山身死,进入湘省,两广,趁着江南大起义半年窗口时间,提出救天下,保存衣冠口号。可行性,李自成打败何腾蛟并不难,还是那个问题,稳固比较难。好处是湘江省、两广有粮食,江西也可以试着打一下,比江南好,江南是没有粮食的。”
,!
鸿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