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写给丁谓。
颇费思量,几度废稿。
以丁谓的才智,绝不会无的放矢,既然提及此事,就有一定把握完成构想。
是什么?
刘纬一直想不透。
宋太初已为巴蜀最高行政长官,升无可升,如若去职,只有回朝一条路。
但他肩负两实职,知益州和川峡四路都转运使。
巴蜀之内,无人可以同时替代。
丁谓也不行,最多升任都转运使,下面还有四路转运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没有益州主官的便利,哪来底气与杨怀忠分庭抗礼?
与其这样,不如让宋太初在前面顶着。
刘纬极尽婉转,以丁谓的角度剖析宋太初去留利弊,字里行间尽是身为读书人的同仇敌忾之意。
毕竟四位转运使、一位都转运使同为文官,面对恩荫出身、咄咄逼人的杨怀忠,怎会没有不平意?
巴蜀为何糜烂至此?
四路转运使为何疲于奔命?
还不是官军无能!平乱不如贼,鱼肉百姓一个顶俩。
刘纬费尽心思,只为宋太初能在知州位置上,多呆一段时间。
哪怕仅仅半年,也是迁转资历。
丁谓只需吩咐一句“详查”,便能拖上两个月时间,另外三位转运使大概率萧规曹随。
林宪杰一边看刘纬下笔,一边自愧不如:这哪是在求人?明明是在说宋太初牺牲小我、成全大家,尔等坐视,天理不容。
刘纬也很满意,后世鸿胪寺的新闻发布会,果然不是白看的。
“郎君,大喜!”肖小七一瘸一拐的来报,“城里来了好几位高僧,说郎君是玄奘法师转世!”
刘纬惊起,墨汁一地。
天禧盛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