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的物资准备只能说是补充点喜庆气氛,房子和房间布置已经准备好了,其余就是添加些其它摆设。
丁文东不准备把婚礼放在西林场,直接在东小院举办婚礼,这边没有什么朋友,东大院的场地也能坐得下。
但一些客人必须通知一下,带着阿绣去买了床上用品,再买些送给祝老爹的礼物,顺便打了长途电话,通知曲伍徐三和李妈妈,然后带着阿绣去市里拍了许多婚纱照片。
忙忙碌碌的忙活到过了元宵节,姨夫和王大舅就来西林场商量婚礼现场的事儿,一起来的还有六姥爷、王志楠和张扬,她俩今天就搭车回校上学。
王大舅以娘舅的身份提出不同意见,说:“婚礼不能放在祝家庄林场办!新娘子出嫁还是在一个村子,那你岂不是成了倒插门的女婿?”
六姥爷也是这个意思,说:“以后你要经常住在这边,你们这样混在一起待客,吃喝不都是你出钱?亲戚间的帮助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这么大手大脚胡乱花钱,以后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丁文东笑笑,他们的顾虑就是送彩礼大块肉时,考虑到阿绣家要待客,给杀了口猪买只羊送过去,还有就是烟酒之类太便宜,乡下很高级的香烟也就是芒果烟,五毛二一盒,更高档的是喜梅过滤嘴,八毛钱一盒,本地没人舍得用,自己顺便给一起买了。
婚宴用酒的档次也很普通,本省名优品牌张弓大曲林河大曲都是三块多钱一瓶,一桌菜按照一百块钱的标准,已经是很高档的层次了。
于是就笑着说:“不怕!挣钱就是花的,这个排面一定得讲究些。阿绣知道咱的家底,办寒酸了,她会不高兴的。这话不要再说了,小心将来你们来了,外甥媳妇有酒也不拿出来哈!”
正月十六,招聘工作如期进行,由魏老六叶芳杨文戍几个负责。
丁文东采纳了六姥爷的意见,和阿绣商量之后,把婚礼改在西林场举办。就在这边布置新房,加班制作一批必备设备。
正月十七下午,李娟亲自带队带来九名服装厂和机械厂骨干技术员到了街上,暂时全部安排在服装厂院子内住宿。
伙食问题由周大旺和姚二凤负责,请叶芳担任会计,林场拉来稻谷小麦打米打面,去姚世全油坊称了菜籽油,肉食在街上购买,青菜大部分从西林场拉来。正月十八这天正式招聘考试。
起码在乡下人眼里,这批人就是京都来的专家,不知道底细多粗多大,容不得小青年们扰乱秩序,应聘青年一个个像回到学生时代,规规矩矩的答题交卷,等候结果答案。
李娟和魏老六第一次见面,见他满脸沧桑感,很有成熟男人味,心里一动。
城市姑娘和乡下姑娘的经历不同,审美观差异很大,大家的共性追求当然是勤劳能干,差异主要是外表方面,乡下姑娘看多了花前月下的公子小姐戏剧,追求一种高加林或者赵蒙生那样的白净儒雅文艺青年。而城里姑娘有了下乡经历,需要一种安全感,追求的则是杜丘那样的正直硬汉。
魏老六这阵子忙得顾不上刮胡子,反倒增加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他指挥几个人的工作条理清楚,调度有方,到了中午,所有应聘考试人员全部留饭,每人一段馒头,一碗猪肉粉条炖白菜,然后等待几个专家的评卷结果。
丁文东今天没空主持考试,他今天要去祝家送彩礼。
整只的猪羊肉上抹上红颜料,烟酒糖果糕点都是成双成对,还有一百个红鸡蛋,一百个点红点的圆馒头,这是姚大凤和尹红,六姥娘等人在西林场制作的,传统的礼节不能废弃,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
阿绣亲自去市里服装商场,挑选了内外衣三十六件,其中包括丁文东的两套内外衣服鞋子,就占了八件。他本人不修边幅,逮着什么穿什么,穿着大裤衩和拖鞋也能见客,现在是有老婆的人了,这方面就要注意一下。
虽说现在没谁有时间打毛衣了,但这是个寓意问题,丁文东还是买了一堆鲜艳的毛线,说以后给孩子打毛衣。
祝家来了以前不走动的几茬子老表,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都来了,一看这样大方的阵势,连找媒人挑刺的理由都无从提起。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