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祝道绣同母异父的大哥,本姓金,叫金卫红,他的亲老爹病逝时,金卫红才八岁,由转业在农垦团场的姚二舅带走了,祝妈改嫁给祝老爹,然后才有了祝道成一下兄妹四个。
一起回来的是金卫红的老婆和两个女儿,另一个小青年是姚二舅的三儿子,叫小三,姚小三。
阿绣也不认识这个多年没回来的大哥,更没有和表弟姚小三见过面。
大概是初次见面,所有人都觉得姚小三奇丑无比,嘴巴超大还爱笑,一笑就咧到耳朵边上了,露出满嘴黑黄牙。长期饮用那种含氟量过高的水,导致牙齿半半截截的,连牛牙都不如,被人们戏称为蚂蚱牙。
这还不算,长期野外放羊,强烈紫外线照射,他的皮肤黝黑不说,还像烧伤一样满是皲裂的口子疤痕,一头半长的乱发,加上粗大的鼻孔,哪有十六七岁小年轻的样子?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苏格兰牧羊人风格,长相很吓人。
阿绣觉得东子从外地流浪半年回来,皮开肉绽的也比他这个情况好些。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
丁文东对他们几个都很熟悉,曾经的记忆里,自己带着阿绣和孩子们背井离乡去投奔金卫红,在石河子农八师团场种棉花,冬天没事干,就整天和他们小酌喝酒。
初到团场的时候,这个金大哥给了自己不少帮助,帮忙找零活干,还给找了辆自行车。
那里的秋天,土豆苹果太便宜,阿克苏苹果运到门口才三毛钱一公斤,土豆一袋子七十斤,也是二十块钱。可惜自己初来乍到,以为和老家一样,掏个坑把土豆窖藏起来,过冬慢慢吃。
人家那边的土壤带有碱性,排碱渠里的水看着清澈,不能喝也不能洗鞋子。那袋土豆埋了,经人提醒,过几天再扒出来时,已经变成软和的猕猴桃状,泡了一下炒着吃,不放盐还有一股涩苦味道。
此刻见到他夫妇孩子到来,丁文东只能装作不认识,热情打招呼,然后开车送他们回林场。
金大嫂叫邱德云,和金卫红一样都是三十二岁,他们并不是原配夫妻。邱德云当年和一个上海来的插队知青谈恋爱,人家返城了,就抛弃了她母女。
金卫红的老婆生孩子时难产死了,女儿却活了下来。两个孩子今年都是五岁,一个叫金燕子,一个叫邱燕子,还没有换牙,也就没有那种蚂蚱牙现象。
邱德云老家是四川人,肯定是姚大舅和他们通过信了,就问:“妹夫!这些房子真的都是你买下来的?”
这么快就叫妹夫,看来姚大舅的信件信息量很大啊!“啊!看想住哪里?都可以的!”
金卫红就说:“肯定先去看望长辈啊!”
姚家和祝家都没有回祖屋住,都住在林场的简易房子里。丁文东建议他们重新盖房子,盖永久性的坚固住房,设计拿出来,一种是小院子模式,一种是小洋楼模式。
两家都有几个女儿,都选择更好看的两层小楼。但交给杨文戍老罗做预算时,三间主房,不算地皮,不算配套附属院子,材料费成本价大概需要三万六左右。
两家人都觉得太费钱,改而选择平房院子。这个造价也不低,全混凝土平房带院子,满足一家人居住,全部下来也得两万块。
两家人又迟疑起来。丁文东就说:“房子肯定要盖,晚盖不如早盖,建筑队的资质没问题了,我那边的小楼不也没倒吗?”
“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咱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没事儿,这钱我先给你们垫付,你们商量一下,是住在南边路边,还是住在晒场边上?”
姚家舅妈说:“去路边干什么,这地头就好,下地方便,还能养些鸡鸭,有围沟,也严谨一些。”
金卫红几个没地方住,只能住在东大院的员工宿舍里,这里还有空房子,农场的工人今晚就放假了。人家一锁门,他们就得自作自吃。米面可以随便吃,肉食就是姚祝两家供应,至于蔬菜,想吃的话,就得去西边林场去拿了。
祝老爹叫招待大家一下,然后丁文东要去江城过年,一个理由是安慰戚薇父母,陪他们过年。还有个理由是要去进货,服装厂的布料缝纫线定制商标等等,都得提前准备。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