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那五十多亩地,分隔为三座院子,按照用途划分,最南边的院子最大,南侧一长溜棚子里停放着履带式拖拉机,还有些西林场自己制作的机械农具。里侧堆放着建筑公司的设备,铲车挖掘机大堆手脚架模板之类的,都在这里。北边靠着大门这边,是一排九间房子,西头也是敞棚,摆放着许多家具。最西头深处的棚子里,堆放着大量化肥,这个院子就被魏老六取名叫叫东林综合服务公司。
中间这个院子修得比较精致,西端有一口大水塘,完全就是按照园林式小公园修建的,水泥通道小路边还栽上了两行垂柳桂花树,西北角是员工宿舍,前面是三层厂房楼,这是个服装厂,临路位置留出一片空地,准备日后发展壮大后再建楼房的。
丁文东不在家时,魏老六带人就去县城采买一批木料,自己做些时下流行的供桌、写字台、高低柜、沙发、大衣柜之类的简单家具。为了方便流通,王志峰就把这些送到街上来卖,叫姚二凤三凤姚世全和祝老爹几个来守着。
,!
这是必须要满足的要求,几个人冬天没事儿干,总不能白拿工资吧?
她们也就是逢集上午来,像周大旺等男生,都是在家忙着做家具,背集的下午送来一拖车,逢集上午就卖得差不多了。街上没有别的家具店,油漆颜色和款式也没有选择,要么自己请人做,要么去几十里外的县城自己拉回来。
姚世全姚老虎今年腊八结婚了,对象是本村小学的乡村教师,叫叶芳。叶芳高中毕业后,干了五年乡村教师,连个民师指标都没混上,属于村里聘请的代课教师,工资由一个月五块涨到八块,又涨到十二块钱。
这种村级编制原来是每月五块钱,但有工分补助,现在分地到户了,没有工分了,也就涨到八块,经过考核评级,根据指标分配,各村有部分教师有村级编制转为民师编制,虽说民师编制的工资也是一样的,但发放单位不一样。不能和公办教师一样同工同酬,但是有了民师指标,熬到一定年限,起码可以有转正希望。村聘待课教师那实际上就是农民,即使再过十年,工资再翻一番,也就三十块钱,也没有转正机会。
到了世纪末,有一次集中转制机会,那时的工资是六十块钱一个月,却需要交纳两万块转制费,也叫进修培训费。交了钱也不用去进什么修,发给你一套教材自学一年,然后考试,这一年里你还是继续在村小教课,也是你补足两万块钱的时间。到时只要钱交足了,就正式成为某某师范毕业身份,享受公办教师待遇了。
不能满足条件的,不论教龄多长,不论理由多丰富的经验,多高的职称,一律下岗回家。
异时空的丁文东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此感受颇深,整个八十年代里,一个就是这样的教师,一个是村干部,被理想抱负耽误了青春。别人下海创业去南方打工,混了几十年,都是身家百万的老板了,留守家乡的这两种人,到了五十岁,依然一事无成!
叶芳和姚世全就住在南边这个院子里。他还在北边那排商铺房子里,挨着寨河边上的最西头,开了家榨油店。
这是经过魏老六同意的,东林场运回来的那些木箱里,就有新式榨油机,他们认为这是丁文东的安排,东子又顾不上干,自己就主动来干这个辛苦活儿吧!
最北边靠着路边的商铺门面房盖了起来,两个大门装上了大铁门。包括王小林租用的两间房,那里都是两间一套的门面商铺,总共有十套。前面是商铺,后面是公共院子,院子的后半部分,是一排物资仓库。
,。
就有人要来租赁。丁文东和老王不在家,魏老六就不敢做主了,要了和县城门面房一样的价格,每间房子是八百块一年,两间铺面就是一千六。
对于现在的消费水平来说,这个价格确实高了些,很多人都嫌贵不租了。但也有例外,就有三个商户要求租赁,而且租期先定三年。一个是侯树明的连襟,叫苏文岳的,在侯树明授意下,要开个农药种子门市部。另一个是陈相义老婆的弟弟张顺强,原本是北边乡镇的,也来这里开店做生意,要搞个五金杂货店。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