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虽然看不清眼前那份舆图,但朱厚照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往昔关于设总制和整马政的奏疏亦有不少,他隐隐觉得朱厚照所言是可行的。
如今再听到深谙西北边事的马文升,不仅赞同还希望皇帝采纳朱厚照的提议,他心中更无异议,马上出声附议。
“得两位先生认可,学生不胜感激。但此三要并非全为学生所想,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朱厚照又朝徐溥和马文升拱了拱手,一脸谦逊地说道。
他确实是拾人牙慧了,无论将开城县升为固原镇,还是重设三边总制,甚至重整陕西马政,无一不是文臣武官的进言,只不过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唯一有变化的,他将三边总制府的开建地改在花马池,不过他提出的因由更合情合理,更能打动弘治皇帝。
“殿下太谦逊了。就殿下所提的升设固原镇,及将三边总制府建于花马池,均为了不得之举措,若得以成行,定能大挫虏贼之锐气。”马文升又道。
始终坐在御座的弘治皇帝听得此言,微笑着颌了颌首。
徐溥也深以为然地打量着朱厚照。
过得一会,马文升朝着弘治皇帝问道:“皇上,请恕臣鲁莽,若重设三边总制,何人担任,可有圣意?”
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朕未曾设想过,不过东宫对此已有考量。”
徐溥听得顿时费力睁着双眼望向马文升,恰好马文升也看了过来,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似乎均是难以置信的模样。
“皇儿,你再给两位卿家说说,三边总制,你属意何人?”
朱厚照应了声好,马上说道:“三边总制,乃节制延绥、宁夏、甘肃,及将要新设的固原,合共四镇。职责可谓重大之极。非文武兼备、德高望重之大臣不可担任。
儿臣以为,能担起三边总制之职的,首推马先生……”
马文升听得自己居然“榜上有名”,满脸愕然。
朱厚照继续道:“马先生如今为本兵,本兵乃总兵之上官。若兼任三边总制,可节制各镇总兵,令出必行,行必有效……”
望见马文升的神情有些怪异,弘治皇帝缓缓问道:“马卿家,你意下如何?”
马文升立马站起,躬身向弘治皇帝行了个礼,双眼低垂着:“皇上,此实乃殿下的抬举,老臣年事已高,体虚力弱,难担此任……”
弘治皇帝打量着他挺拔健壮的身躯,不由得想起朱厚照曾说过的一句话“凡文武兼备之人,大多身壮体健。”
少顷,弘治皇帝轻笑起来:“马卿家,你年事已高,此确系实情。但你说自己体虚力弱,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皇上,今岁老臣已七十有五,比徐阁老还虚长两岁。”马文升不明白弘治皇帝为何突然就关注起自己来,小心回应着。
“马卿家,你虽比徐卿家年长些,但你乃我大明之廉颇,何来体虚力弱之说?”弘治皇帝笑意不减。
“皇上折煞老臣了。老臣残躯今已半尺入土……”
“朕观卿家,身板挺直、健步如飞、声若洪钟,此乃体虚力弱之状么?”
马文升一时无言以对,弘治皇帝又道:“若是如此,那徐卿家,又该如何述之?”
朱厚照微笑不语。
“吾皇圣明,老臣方为体虚力弱之状。负图兄乃当世豪杰,可谓大明之廉颇。”徐溥附和道。
马文升摇着头道:“徐阁老谬赞,实不敢当。”
少顷,他望向朱厚照,问道:“殿下可还有其他人选?”
“有,第二人乃秦世缨先生。”朱厚照立马应道。
“世缨兄?”马文升听得眼前一亮,再次转身朝弘治皇帝说道,“皇上,臣愚以为,大明之廉颇,惟秦世缨耳。
若重设三边总制,非秦世缨不足以担此大任。有其坐镇西北,定能御寇于外,安我边民……”
马文升为何会如此推崇秦纮?皆因他与秦纮不仅是同龄人,更是同年进士,两人均知文奋武,可谓志趣相投,知交甚深。
厚照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