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贼凶残,到处烧杀,属下等人恨得咬牙切齿,本想出去与虏贼拼个死活的。
但寇贼全是骑兵,属下等人又不能不顾锦堂的职责,只有含泪强忍,等待以后再报此仇。
这次虏贼侵我明边,生民损失严重,匆忙间,属下等人无法查探确切之数。
目前查探到的:被毁村庄六个,被杀村民数十人,被掠走二百多人,被劫走牛羊麦豆粮食等难以计数。
更翔实的消息,待属下等人查探清楚后再上报。
灰狼于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十日。”
虽名为启本,却全无启本的规例,只能算作通顺的简单陈述。
见里面“堂主”、“灰狼”等称谓,弘治皇帝并无追问之意,不过,他眉头已皱成一个“川”字。
宁夏的镇巡官“杀良冒功”?
一览阅完这道与宁夏加急奏疏迥异的启本,这想法突然出现在弘治皇帝的脑海里。
有明一代,“杀良冒功”相当普遍,军功加身的文官武将几乎均有涉及,而边军更是“重灾区”。
主因是大明实行军功首级制,斩获敌首可获军功,敌首以北寇为一等,倭寇、女真及土司叛逆为二等,流寇为三等,赏赐最高的是一等。
良久,弘治皇帝望向朱厚照,问道:“呈送消息之人,实诚否?”
“父皇,锦堂招纳之人,首要是实诚可靠。且锦堂有各种考成,只要考成不过关,均会暂时撤下作后援。上月能被派往西北的,乃最出色一部分人。”
弘治皇帝顿时陷入了沉思,过得半晌,转而朝立于墙垣边的萧敬说道:“萧敬……”
“老奴在。”萧敬躬身应道。
“东缉事厂闲得太久了吧……”
“老奴有罪,不能为万岁爷分忧……”萧敬听得立马跪了下来,边叩头边说道。
“你何罪之有,起来吧。”弘治皇帝继续道,“如今,你可有精力?”
缓缓站起的萧敬正揣度这话是何意之时,弘治皇帝已轻叹一声:“朕若将东缉事厂的担子搁你之肩,能对付否?”
萧敬又惊又喜,一时之间竟愣住了。
大明的宦官体系十分庞大,设有十二监、四司和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
其中,司礼监是“十二监的第一署”,乃二十四衙门之首。
国初时,司礼监不过是为皇帝日常起居服务、掌管宫中礼仪的小“衙门”,并无多大权力可言。
司礼监的崛起和壮大,始于宣宗章皇帝期间所出现的“票拟”制。
“票拟”,是指内阁的阁臣代皇帝先拟出批阅言辞,并单独书写在票签,然后附着奏本或题本,一同呈送给皇帝,由皇帝决定采纳与否。
而“批红”,原是皇帝独享的最高权力。若皇帝同意内阁阁臣草拟的批阅言辞,就会以朱笔照批于奏本或题本之中。
但自宣宗章皇帝开始,这本是皇权的“批红”权,已慢慢移给司礼监,由秉笔太监代为执行。
奏本或题本“批红”后,还须加盖皇帝印章,这更重要的“盖印”权,就落在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手上。
于是,内阁的阁臣专职“票拟”,而司礼监进行“批红”和“盖印”。
萧敬如今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宦官之中权力最大的一人,俗称“内相之首”。
往昔,因掌印太监事务繁忙,且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一般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兼任东缉事厂提督。
弘治皇帝即位以来,明廷的状况大致是“皇权不显,朝臣势大”。
前些年,弘治皇帝将东缉事厂的提督太监撤了后,东缉事厂基本是“一潭死水”,是“夹着尾巴”行事的。
如今听弘治皇帝的意思,是要他萧敬来提督东缉事厂?这是要重振东缉事厂,意义为何?自是不言而喻。
已身为掌印太监的萧敬,能不惊?能不喜吗?
弘治皇帝见他愣在那里,又道:“怎么,不敢挑担子呢?是嫌累,还是怕苦?”
厚照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