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本宫说的是你,你扯殿外的宫女宦官做什么?”张皇后本就瞪着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些。
“梓童,好好说话,别吓到照儿。”坐在她旁边的弘治皇帝嘴角扯了扯,轻拍着她的手背。
张皇后扭头望向他,脸色已是一缓:“皇上,来之前我们就说好的,妾身训斥他的时候,你可不能心软。”
“好,好,我不心软……”弘治皇帝嘴角又是一扯。
听着两人的对话,朱厚照似乎见怪不怪,脸上的笑意没有减少半分。
张皇后看到朱厚照不为所动,脸庞的乌云更加密集:“朱厚照,你看你穿成什么样子,那有东宫的仪态?亏你还笑得出来?”
虽然她开口闭口满是训斥之意,但朱厚照真的笑得出,而且笑容看起来还相当真诚。
他内里的灵魂来自数百年之后,将牙牙学语的原主取而代之,至今已九年有余。
得知自己莫名魂穿到明朝中叶,还成为大明太子朱厚照的时候,他喜出望外。
上一世,他就痴迷明史,常为明亡而扼腕叹息,但上天竟给他如此际遇,自然要大展拳脚:利用领先数百年的学识,革新大明,让它莫重蹈覆辙。
他知道大明是“穷死”的,说得书面一点,就是“明亡于经济崩溃”。
追根究底,还是老朱种下的因——他一手建立的奇葩财政制度,诸如“税制定额”、“官绅优免”、“几乎不征商税”,还有什么“够用就好”、“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等等。
立国之初,边军依靠屯田基本能自给自足,而且国初的数位皇帝都有铁腕之能,一众官员唯唯诺诺,无不各尽其职,因而每岁的国库收入尚且勉强能应对各类开支。
但是,此后继任的皇帝多为碌碌无用之辈,朝堂又被文官操控,庸政、懒政比比皆是。不仅军屯体系被严重破坏,大量官田也被官绅侵占,偷税漏税亦越来越严重。
有明一代,纳税的主体始终是最底层、最贫穷的普通生民,那些占据大多数社会资源的官绅和地主老财只需要纳少量税课。
但即使这般,官绅和地主老财还觉得税重,经常少纳甚至拖着不缴,朝廷又不敢动真章。
自成化始,边境事端逐渐增多,国库已入不敷出,朝廷对此又无甚作为。
在朝廷无力支边之下,兵备愈加荒废,缺乏战斗力的边军,根本无法消除外族的入侵。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千疮百孔的大明慢慢滑向深渊。
在大明面临城破国亡的危难时刻,即使崇祯皇帝朱由检放下面子,恳求那些文臣武官、地主老财捐钱救国,换来的是什么?
个个都哭穷、耍赖,最终只募得区区二十万两,这一丁点钱连发军饷都不够,又如何救国?
等到老李攻陷京城,在挥舞的刀枪之下,之前那些哭穷和耍赖的,所献出的白银黄金高达数千万两。
所以,朱厚照很清楚,财政乃国之根本,要实现自己的宏愿,须先从革新大明财政开始。
古语有云:“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国库充盈,手中掌控足够钱粮,他相信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为此,自蹒跚学步起,他就已暗暗筹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下的大明和上一世记忆的有些不一样,很多细节和清鞑修撰的所谓史书差异更甚。
譬如,老朱的容貌虽称不上英俊,但不是“奇骨贯顶”般的鞋拔子脸。
至于老朱的众多子孙,包括他朱厚照在内,虽然不是貌似潘安,但绝不是歪瓜裂枣。
又如眼前的张皇后,除了面容姣好之外,传说中的贤良淑德和知书识礼呢?连边都沾不上。
见朱厚照迟迟没有回应,张皇后顿时咆哮如雷:“朱厚照……”
厚照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