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他虽然还不甚了解这个新机构中书台,但从刘辩的语气和中书台负责的事务,他不难发现,这自然是真正的实权要害部门。皇帝现在命自己做这中书令,足以说明给他的信任。
“陛下,你命臣做中书令,臣便做这中书令,我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卢尚书,你有这份信心太好了,这中书令舍你其谁?太傅和三公他们的话,朕会亲自给他们说明情况,大家应该会理解朕的用意。”
刘辩不再言语,径直给卢植说起自己对中书台的构想。
“朕设想的是,这中书台,有中书令一人,他与尚书令王允平级,皆是秩中二千石。有中书侍郎两人,辅佐中书令,他们秩真两千石。再有中书舍人十数名,具体可视政务多少确定人数,他们是秩千石。”
尚书台虽名义还是少府属官,但实际早已成为独立运转的机构,刘辩更是借这次封赏的机会,给尚书令与九卿相同的品秩和俸禄,实实在在提高了尚书台的地位。他只说这一点,王允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吗?他要设立中书台的事情,王允这个尚书令他好意思反对吗?
“中书台毕竟是一新机构,以后具体的人员还可以视情况再做调整,但是中书令,朕以为非你莫属,你方才亦同意了朕的提议。
卢尚书,朕与你分头行动,你负责寻找干才,用以充实中书台,朕亲自去给他们说这事情,这么大的事情,确实应该和他们打声招呼。
否则,朝廷难免有人说什么,朕是独断专行了吧?”
“臣卢植遵命,一切听陛下吩咐。”
“卢尚书,如果你想要谁,但是他们不愿放人的话,你尽可以说是朕的意思,朕只有一个要求,中书台全部要是我大汉的能才、干才。”
“臣明白,我知道怎么做了。”
刘辩送卢植离开,打算这会儿趁热打铁,索性敲定中书台的事情,他相继命人请了太傅、三公和尚书令,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好在基本算是同意了。
刘辩:汉成祖武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