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候候、寅时末钟鼓司太监起鼓,这一刻文武百官要按品序起立。在这之前,皇帝要先让大臣们把自己的位置列出来。文官立于左侧,武官立于右侧。左右各有一人站立中间。双方如出一辙,分别站立3列。第一排是武职官员,第二排是文职官员。三列中立于第一位者,自然是文官之首,也是武官之首。
文官三列之首,有礼部尚书靳贵三人、户部尚书李东阳、吏部尚书曹元。这三位高官,都是明朝着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武官排名前三,分别为都督府左督蒋化龙、兵部尚书毛文举、都督府右都督上官武撰。
兵部尚书的职务可能是众所周知的,但都督府为何署衙,人们也许并不十分了解。实际上部、都督、节度使和都指挥使这几个称呼都是一样的。大明朝时,兵部拥有调兵之权,但并没有直接的统兵,并以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构,指挥全国军队,其全称应称为五军都督府。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牵制关系,互相出现,是要避免坐大了,以至最终危及大明江山社稷。在等级方面,均属中央机构,应算平级。
在鼓声中,左、右掖门各开一扇。他们沿着一条窄窄的小路向宫殿进发。文官行走左掖门,武官在右掖门行走。一直前行便到了金水桥,内金水桥坐落在皇宫中的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系五并排单孔拱券汉白玉石桥。
穿过金水桥即是坊,坊上的百官先整队等候宣入使宣入百官朝觐。
听到宣入使的长音后,百官依次进入到太和殿内,接着齐齐向朱厚照下跪,行一跪三叩礼,嘴里山呼万岁。
朱厚照挥了挥手,沉声说道:“众爱卿身平。”
“谢皇上。”百官站起来后,站在金台旁的贴身侍从大声喊着:“百官有事启奏而无事退!”
李东阳往前迈了一步躬身说:“启禀于帝,臣事启。”
“太傅请讲。”朱厚照说。
李东阳:“皇上,河南大旱,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急需发粮赈灾,此事还望皇上定夺。”
朱厚照点头说:“此事朕昨晚已经接到了锦衣卫的报告,朕想问一下太傅,如果发粮赈灾需要准备多少粮食,折算成银两是多少?”
李东阳道:“皇上,需要准备二十万石粮草,折成银两为十万两白银。但这只是治标,若想帮助河南灾民重生恢复生产,恐怕至少得另外再准备二十万两白银。”
“这么说就是要三十万两白银?”朱厚照倒抽了口冷气,他再追问道:“那太傅,你告诉朕,国库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李东阳行了一礼道:“回皇上的话,国库现还有白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
大明:好爱卿,带朕一起赚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