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战场上,夏洛特不得不面对的主要是契丹领导的联盟,其中包括契丹人、汪达尔人、萨尔马提亚人,他们服从蒙古人,以及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切鲁斯人和卡迪斯人,他们在入侵城邦后征服了城邦。他们的军事力量很大,但内部都“杂乱无章”,加上军备不足,实际上,战斗力是三路军中最弱的一环。在郊区的战前会议上,夏洛特和将军们决定主动进攻,而不是防御。毫无疑问,北线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节点。
因此,山城地区作为北线最王牌的第一和第二部队,在军事改革后全部被取消,两支野战部队的总兵力约为5万人。虽然人数仍少于他们面前的外国联军,但战斗力不言而喻,超过一级。同时,由于北方现代战场被选为突破口,除了足够的“精英”士兵外,强大的将领也是不可或缺的。夏洛特不仅任命马基雅维利为北线最高指挥官,同时还将诺顿、朱诺斯等强将调往他的指挥部驾驶,以确保北线构成最强的官兵组合。
战争形势十分紧迫。马基雅维利还没有从他最近经历的激烈战争中恢复过来,他被任命为总统。当然,他不想严重抗议夏洛特的资本主义挤压工人的做法。他再次走到前线,匆忙赶到北线,协调各部门,修建防线,收集信息。整个人的所有细节都被拉长了。
根据军方关于南线挑衅的报告,马基雅维利还立即命令各部委采取主动进攻,重点打击外国联军的补给线和补给线,并进行全面接触。表面上看,中线和南线采取的战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真正掌握战场指挥和调度的参谋们最清楚的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是从各地反馈的信息分析还是马基雅维利自己的行动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看似激烈的战斗可能只是为了掩盖一个真正的杀人计划。
诚然,马基雅维利的“精髓”不仅被用作当前战斗的王牌,也被用作制定长期目标的王牌。这一行动意义重大,但也可以预见,将有许多困难。然而,马基雅维利说服夏洛特甚至让诺顿完成这项极其危险的任务,这表明了他的决心。
由于行动需要适当的时机,马基雅维利一直在密切关注战争局势的发展。正如那些观察敏锐的年轻参谋所猜测的那样,马基雅维利命令所有部委采取主动,创造类似于南线的局面,只是为了隐藏他的真正战略意图。当然,还有一个观察国外趋势的计划。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外国联军似乎比他想象的更自私。他们不知道牺牲大量少数民族为蒙古人工作。马基雅维利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试想一下,最初定居东欧的契丹人,尤其是东契丹人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他们的力量并不弱。正是由于蒙古人入侵,蒙古人遭受重大损失,他们当时不得不要求国王迁往城邦避难。因此,契丹人和蒙古人最初是敌人,而不是盟友。虽然后来情况似乎有所改变,但契丹人不仅以仁慈报复,发动叛乱,而且在罗马战争中与蒙古人串通谋杀国王,甚至在被鲁尼公爵率领的增援部队击败后逃到草原上寻求蒙古人的庇护。看来契丹人和蒙古人也穿同样的衣服!
但真的是这样吗?马基雅维利并不这么认为。在他奉命保卫东部防线期间,他对契丹人的天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总结道,契丹人狡猾贪婪,充满背叛,一心追求独立,决不愿意被他人驱使。他叛逃到城邦,向蒙古投降。这个看似矛盾的选择实际上显示了契丹人的天堂,契丹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反对敌人的联盟和捐助者。事实上,反复无常是基于追求利益和重视生存的最简单原则。
全战之罗马复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