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福聪慧,理解能力强,而且为人本分有主见有底线,深得李贤的信任和重用,如今已经成为仅次于李富贵的大内副总管。
文武百官静静地等着皇帝陛下的决断。
众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皇帝陛下肯定要表态,放着水泥这么巨大的利润,很多人都知道建造局并没有盈利。
李贤开口了!
“水泥的产量的确需要提高,但配方也不到公开的时候,此事朕自有主张。不过,玻璃也时候公开了!”
玻璃的作用除了装饰美观,作用非常大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极大地便利百姓们的生产生活。
玻璃又不像水泥那般涉及到军事,是时候全面推广开去。
这下完全出乎于众臣的预料。
玻璃的利润比水泥要大得多得多,官民百姓都认为,想要玻璃公开比水泥还要难得多。
所以宁愿打水泥的主意也不去打玻璃的主意。
万万没想到,陛下只会扩大水泥的产量而不放开,却公开了玻璃的制造。
“吾皇英明!”
众臣都很高兴,搞不定水泥,能公开玻璃更是意外之喜,玻璃利润无比巨大,这回肯定能分上一杯羹。
水泥和玻璃的事就此定下调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高延福见场面一下有些冷场,于是尖声说道,以此提醒文武百官。
“臣有一事!”礼部右侍郎奏道:“启奏陛下,新唐书局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臣请陛下选个开业日子!”
新唐书局,效仿后世的新华书店,由朝廷专营礼部负责,先在长安试点而后推广到县,由朝廷出钱进行补贴,正版书籍以成本价出售。
这也是为李贤的全面教育推广打基础。
“让钦天监选个日子,就近开业!”
也不是李贤迷信,入乡随俗不惹麻烦,况且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平常人开业都会选一个好日子。
工部左侍郎紧跟着说道:“陛下,长安大学的选址地点有三个,恳请陛下定夺。”
全面教育已经开始徐徐推进,这长安大学就是迈出坚实的一步。
大学也就是现在太学和国子监的扩大版,当时李贤推出的时候,群臣不但没有拒绝反而大力支持。
这不奇怪!
全面教育是从全国百姓的娃娃抓起,大学招收的都是上过几年学的人,这些可都是自己人。
更好的培养他们,没有人会反对。
建造大学,也是李贤的迂回之策。
培养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到时不但有用不完的人才,也一样产生了大量的教师。
全面推广教育,教师是必不可缺的。
“就渭河边吧!”
李贤选了渭河边的一处地方当作长安大学的校址。
下朝后,李贤传召了太医署的太医令、太医丞、医监、医正等十几人。
李贤召集这些太医署的管事和医学大拿,就是要商议医科学院的筹备事项。
“诸卿,章程可否确定?”
太医令孙哲浩奏道:“启奏陛下,臣等拟定了一份医科学院的章程,请陛下御览!”
高延福接过章程,放在李贤面前,李贤翻看起来。
其实,这个时候的太医署的组成跟医学院也没啥分别,只是规模较小,加上古代人敝帚自珍,使得传承不易。
太医署由医学、药学、行政三部分人员组成,太医令有两个,分别是孙哲浩和古琦。
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按摩、咒禁。
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
各科的课程安排、考试制度、升、降、留、退等都有一定规范。
教师职称有博士、助教、师、工等之不同。
目前的太医署,有各官职、师徒等300余人。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