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王是李隆基哥哥李宪的第六子,济阴王的弟弟。
当初李隆基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拥立老爹李旦为帝。
后来又击败太平公主一党,夺回政权,在朝中声望如日中天,盖过了兄长李宪。
幸好李宪和李建成不同,并不与李隆基争夺皇位,主动放弃继承权,避免了一场兄弟厮杀。
李隆基大受感动,亲自建了座花萼相辉楼,作为两人兄弟情深的象征。
几年前李宪死后,李隆基极为伤心,追封他为让皇帝,对几个侄儿的恩宠超过一众儿子,允许他们坐着马车进宫。
汉中王虽获隆宠,却并不恃宠而骄,最厌恶仗势欺人,出行从不带护卫,在皇家子弟中算得上异类。
他的特立独行,让其他贵胃子弟很看不顺眼,又拿他无可奈何,便在后面编排他的丑闻。
出发前,李羽特意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其中的复杂关系。
二人来到汉中王府时,王府管家说道:“两位来的不巧,殿下最近并不住在家中,两位还是改日再来吧。”
李羽道:“不知汉中王殿下去了哪里?可否见告?”
管家低着头道:“我也不知。”逃也似的消失在门后。
两人只好离开。
大街上,公孙兰忽然道:“李公子,你回衙门去吧,我自己回家就行了。”
李羽观察着她表情,道:“你别担心,我让手下人打听一下他的下落,应该很容易就能打听到,咱们明日再去找他。”
公孙兰点了点头,轻轻道:“多谢你啦!”
长安城所有衙门中,金吾卫右街算得上消息最灵通的一个衙门。
李羽传下命令没多久,许信便来回报,笑嘻嘻的进入公房,道:“大胆哥,打听出来了,你听了绝对不敢相信!”
李羽忙问:“他人在哪?”
“永宁坊,西柳大街!”
李羽皱眉道:“他在那条街上有产业吗?”
许信挤了挤眼睛,道:“没有,他就住在大街上!”
李羽愕道:“他住在街上?”
许信一摊手,道:“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总之他将床摆在工部郑侍郎家门外,已经堵了几天了,郑侍郎家的人这几天都是从后门进出!”
李羽点头道:“知道了,辛苦你了。”
次日,李羽还是先处理完衙门的工作,中午回家,与公孙兰一起朝着永宁坊而去。
来到西柳大街,走了没多久,便看到了奇特的一幕。
许信说的还不够全,汉中王不仅把床搬到郑侍郎家门外,连柜子、书桌椅子等物,也都搬到门外。
此刻,汉中王就坐在书桌前,大声读着书,对大街上百姓们投来的视线,视若无睹。
这位汉中王大约二十五六岁,满脸麻子,一双绿豆眼,鼻子又塌又扁,长的很丑。
李羽并不急着过去,在街对面找了个寒具摊子,先买了份寒具,递给公孙兰吃,然后向掌柜打听。
“掌柜的,你知道郑侍郎家门外的人是谁吗?”
摊主咂了咂嘴,道:“嗨,当然是汉中王殿下了,除了他,别人可干不出这种事来!”
李羽忙问:“好端端的,他为何要堵在别人家门外?”
摊主一边麻利的炸着寒具,一边说道:“那天下雨,我没看到,也是后来听别人说的。要是说错了,您可别怪我!”
李羽摆手道:“你只管说就是。”
摊主这才絮絮叨叨道:“那天我们摆摊时,忽然下起了雨。我们都趁着雨没下大,早早离开了,只有个卖鱼的摊子不肯走,估摸是盼着龙王爷只打个喷嚏,雨一会就收了。”
“后来雨下的像豆子一样大了,他还是不肯走,跑到郑侍郎家门外躲雨!那人不晓事,也不想想,郑侍郎家门口,是能躲雨的地方吗?结果被郑家家丁一顿臭打。”
“恰好汉中王殿下打这经过,都看到了,便上前找郑侍郎家理论,郑府家丁不认得他,便连他一块打了。”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