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送走薛家人,李纨派人重新收拾了梨香院,府中又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只宝玉天天上学,偏巧七月里天气炎热,近来心情颇是烦躁。这日因着袭人叫他早起,没忍住骂了几句。
晴雯掀帘子进来,见状嗤笑一声:“你们不是好的跟一个人似的,这可怎么了?”
宝玉知她一向嘴利,此时也不想跟这个爆炭多言语,气呼呼地不说话。
袭人眼眶微红,只在一旁站着。见晴雯进来,扯了扯嘴角,勉强露出个笑来。
见二人这般,晴雯颇觉无趣,甩了帘子又出去了。
宝玉叹道:“罢罢罢,你们一个个都是主子,我反倒得听你们的。”
起身伸出手臂,袭人垂着头给他穿衣,竟一言不发。宝玉见她这般,也有些后悔,只一时拉不下颜面。
待下午宝玉放学回来,拉着袭人说了回软话,二人便和好如初了。
不提府中小儿女之事,八月上旬,启泰帝突发奇想,便要带着儿子、宫妃往承德秋狩。
内阁自是不大愿意,因为每次出去都要耗费一笔,户部于尚书更是激烈反对:“陛下,这两年因着扩大海贸,国库才稍稍有了些钱。
如今银子早有了用处,此时秋狩,所需银钱从哪里出?”
启泰帝却不知怎的,定要一意孤行。于尚书气不过,竟在养心殿里拂袖而去。
贾珠进来前跟他擦肩而过,这位大员气鼓鼓地,压根没理会贾侍读。
正回头看渐渐远去的于大人,就听里头哐当一声脆响,竟是启泰帝摔了杯子。
暗道一声晦气,就听启泰帝的声音传来:“怎的还不进来?站在外头做甚!”
贾珠只得抬脚进来,跟皇帝陛下行了礼,把一摞今天的奏折放在御案上。
小内侍静悄悄收拾了地上翻倒的茶杯水渍,这才赶紧退下。
君臣二人跟往常一样,依旧是一个念、一个批阅,倒是配合无间。等折子批完,启泰帝心情似是好了些,扭头问道:“你也不想朕往承德去?”
贾珠闻言,心下不由一动。他也是当过皇帝的人,对启泰帝的想法倒能理解。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得偶尔放松放松。
一年到头忙于军国大事,一半次玩玩怎么了?又不是去远的地方,不过在京城附近,离辽蒙之地近些罢了。
想到这儿,是不是于尚书还考虑安全问题?毕竟那边离蒙古和女真都不远。
可这事儿在他看来,真不叫个事儿。红楼这里正是国朝前期,朝廷实力强盛。蒙古多在山陕一带打秋风,女真还处于弱小时期,可以忽略不计。
于尚书要是考虑这个,实在有些多虑。陛下出行,身边禁军重重,安全上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花钱,秋狩哪比得上南巡花钱多?陛下已经多年未曾南巡了,怕是想出去走走,又担心耗费巨大,这才打算往承德去。
不消片刻功夫,他已想到这么多。见启泰帝问,贾珠笑道:“小臣觉得,去一去未尝不可。
如今正是秋狩的好时机,天气好,水草亦丰美。再者,您带兵士前往,也能震慑北部番邦,彰显我朝威仪。”
启泰帝见贾珠竟未反对,面色一缓,端起茶呷道:“唔,朕也这么觉得。似你这等少年郎,正该长长见识,到时候跟朕一道去,也看看北面风光。”
贾珠闻言大喜,他也好想出去耍的。喜滋滋谢过陛下,说了一堆赞美启泰帝的动听话,直捧得老皇帝眉开眼笑,晚间又留他一起用膳。
于尚书听闻此事,私下与汪阁老怒道:“我原以为贾子睿是个好的,怎的非但不劝陛下,还要跟陛下一道秋狩?此事上,真是未尽臣子本分!”
汪阁老这个年纪,经的事多了去了。他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倒是心平气和:“老于莫气。说起来陛下这几年都未出京,一半次而已,由他去吧。”
于尚书恨声道:“我就是气不过。这年头用钱的地方多了,国库的存银才有了些,陛下就来这么一出。
朕在红楼搞事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