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庆童坐下之后,便对孔融道:“文举兄在这许昌做官,可做得习惯?”
孔融听秦庆童这么一问,当即皱了皱眉头,道:“兄台为何有此一问?”
秦庆童笑道:“也就是随便问问。”
孔融这时站起身来,将门掩住了,又坐回原位,饶有兴味儿的道:“子文兄,实不相瞒,在下在这里做官,并不开心。”
“哦?这话从何说起?”
秦庆童觉得孔融这人能聊,自己不过是起了个头儿,他就要开始吐露心扉了,谁还不知道他那点儿事啊,一向看不惯曹操的行为,曹操现在挟天子以令诸候,又诸杀了不少有志青年,只要是敢说他半点儿不是的,立马就叫你人头落地。
融四岁,能让梨,秦庆童想到孔融最后死在曹操手上,就觉得心痛不已,后世很多人抵毁孔融的,你们不想想,自己佩吗?
无论怎么说,从小品德好的人,长大了还是做了大官的,如果孔融不是有四岁让梨的高贵品德,很可能长大了就会没出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高贵品德还是很有必要的。
“哎,这事怎么跟你说呢,丞相现在居心不良啊。”孔融说着话,又望了望关着的门,生怕有人偷听似的。
秦庆童就纳闷了,书上记载,孔融不是向来不怕曹操的吗?他不是敢当面指责曹操的吗?现在在他自己家里说话,干什么要唯唯诺诺的,实在搞不懂。
“丞相怎么会居心不良呢?他不是一向忠于陛下吗?并且早年曹公只身刺董,何其的英雄啊!”
秦庆童故意夸曹操,好让孔融说出反对之声,然后他就能策反孔融,将来跟着自己去投靠刘备,也不无可能。
“哎,此事说来话长,曹操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曹操了,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身刺董的曹操了,他现在软禁天子,挟天子以令诸候,生杀大权全在他手里,前段时间衣带诏事件,
兄台想必也有耳闻,曹操杀了董承、王子服等人家属,足有千余口,甚至连怀有身孕的董贵妃,他也没放过,手段何其毒也,在下听闻此事,心痛不已,几乎是痛断肝肠啊。”
孔融说着话,又悲伤起来。
“哎——,这实是人间一大惨事,在下一直都赞成废去连座之罪的,一人犯法,斩杀全家,这律法未免也太狠了,更何况那千人里面,三五岁的孩子还有很多,这曹操是如何下得去手的?其心何其毒也!”
秦庆童说着话,把面前的案几拍得咣咣直响,弄得孔融急忙望了下门,劝道:“子文兄,小点儿声,别让人听到了。”
“哎,在下也是有感而发,胸中悲痛不已,为那些死去孩童伤心哪。”
秦庆童装模作样的抹了抹眼泪,其实一点儿眼泪也没有,只不过这时装作悲伤之样,跟孔融在心理上达到了共鸣。
“哎,早知道曹操是这种人,我说什么也不来许昌的,我宁愿死在别的地方!辅佐曹操,有愧祖宗啊,先祖孔子常说,要以仁治国,结果呢,曹操偏偏以恶治国,在下曾多次劝说,曹操就是不听,还瞪在下,实在是可恨!”
孔融说着话,就咬了咬牙。
秦庆童心想,你这时候没被杀,就偷着乐吧,人家只是瞪了瞪你,等到后期曹操得了三分天下,封王的时候,就该砍你的脑袋了,你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我,我可以解救你,让你多活几十年呢。
想到这儿,秦庆童便把话锋一转,道:“不知文举兄对刘玄德如何看?”
“世知皇叔,仁义之君哪,在下此生最佩服的,便是刘皇叔,此人虽黄巾起义立下汗马功劳,却不被朝庭重用,后来投奔同门师兄公孙瓒处,闻徐州有难,便不顾一切发兵相救,
陶恭祖三让徐州于他,他才勉强接下,之后将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有口皆碑,在下觉得,皇叔乃是天下最仁义之人,有心辅佐,只可惜身在许昌出不去,实在是可惜啊。”
孔融说着,满脸无奈之色。
三国:秦庆童的人生模拟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