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说是“训子”,实乃虐子,东府的事,贾母等人亦曾听说,贾蕴原本是个安生人,沉心念自个的书,属于那种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人。
即便如此,贾珍对贾蕴非打即骂,丝毫不留情面,若不是逼人太甚,贾蕴也不会怒起反抗,起初贾母放过贾蕴,亦有这般情由,便打发贾蕴去边关苦寒之地。
贾蕴撇了撇嘴,见贾母这般作态,也晓得贾母作了抉择,与贾蕴思虑不差。
对于贾珍说自个毁宁荣根基的话也并不反驳,当即说道:“既然父亲认为我是个毁宁荣根基之人,那儿子便自请逐出宗族,削去族名,请父亲召开族会,以护宁荣二府根基。”
“你……”贾珍被呛的说不出话来,若是能这般做,那也就不必顾忌贾蕴的生死,直接杖毙得了,一了百了。
“忤逆不孝的畜生……”瞥了半天,贾珍才恶狠狠地吼出这句话来。
贾母眼神不定地看着贾蕴,冷声道:“削去族名,贾家何曾亏待与你,竟说出这等混账话。”
贾蕴忤逆不孝,削去族名不为过,只是此话却由贾蕴亲口说出,岂不是蔑视宗族,对贾氏宗族的名份视如敝屣。
贾蕴直言道:“小子忤逆不孝,按理合该削去族名,国公府的富贵,我也消受不起。”
“放屁.....”贾母大声斥责,随后愤怒道:“你以为你没受祖宗余荫?若不是你姓贾,你以为你能有今天的地位?能被圣上召见?如今得了圣眷,把我们不放在眼里,名儿姓儿都忘了?”
贾蕴闻言沉默不语,他带着伤远赴边关,若不是有着宁国公府后人的身份,着实活不下去。
宁荣祖辈一生戎马,边关诸将大多都是国公府旧部,即便贾蕴是被“发配”边关,受到的关照仍旧不少。
至于面圣,按理说,贾蕴一个小小的千总是没有资格被崇明帝召见,能被召见,估摸着自个是宁国公府的后人,崇明帝便有所关注,借着贾蕴对国公府施恩。
或是没想到贾蕴不光是受到赏赐,还让贾蕴待在京里念书,似另有重用......
见贾蕴消停下来,贾母揉了揉额间,头疼道:“好了……你们父子俩的事,老婆子不想理会,不过圣上既然有了口谕,以后蕴哥儿便安心待在府里念书,少去气你老子。”
顿了顿,贾母复又对着贾珍说道:“珍哥儿,总要给人一条活路,也不能再让人说嘴了去,左右也是你的儿子,有什么容不下的?”
贾母既然发下话来,贾珍只能忍气吭声。
而贾蕴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老太太容禀,所谓“树大分枝,子大分家,”我如今也不小了,合该分户独住……”
在东府待着,谁晓得贾珍这个老梆子会做些什么,若是贾蕴忍不住提剑弑父,那可真是把自个也搭了进去。
众人闻言一阵错愕,贾珍脸色更是被气的涨红,叱骂道:“好你个孽障,也敢打起了东府家业的主意…………”
既然分户,自然也得分家业,贾珍以为,贾蕴此时提出此事,无非就是携圣恩逼迫贾珍分家业给他。
贾蕴不以为意,直说道:“我在此立誓,宁国公府的家产,分文不取,只要分户即可,父亲既然看不惯孩儿,孩儿便出府独住,也算是尽份孝道。”
贾珍被气的说不出话来,贾母更是脸色一变,大声斥责道:“你这孽障寻死不曾,非把父子不合抖落出去。”
贾蕴可没被贾母吓倒,无所谓地说道:“不就是一百杖罚,大不了就是一死,省得惹父亲气恼。”
贾蕴一副为贾珍着想的模样,反倒是把贾珍气的不轻,旁人谁不晓得,贾蕴是怕待在东府,自个不顺心吧。
至于一百大板,大乾律有言:“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
红楼蕴大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