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贾蕴所知,努尔哈赤二十五岁起兵,于崇明七年统一女真部落,满族八旗子弟,拥兵十万,袭扰边关,欲劫掠中原,可大乾朝不是千疮百孔的大明,能让努尔哈赤肆意劫掠,发展壮大,边关数十万儿郎,皆是精兵,陈兵以待,若不是鞑虏皆是骑兵,来去如风,鞑虏之辈,焉敢放肆。
至于前世所说“建奴骑兵不过万,过万不可敌”,无稽之谈,贾蕴身处边关,大乾朝骑兵亦不弱,数次与鞑虏交战,鞑虏弓马娴熟,确为劲敌,以二对一,方平分秋色,以三对一,尚可占据优势,可幸的事,汉人将士远超鞑虏,自然能压制鞑虏。
回归正题,贾蕴听见崇明帝赞誉,忙回道:“陛下过誉,戍守边关,实属末将职责,鞑虏若敢再犯,定让他们有去无回。”
“倒是忠于王事。”崇明帝满意地说道。
贾蕴恭声道:“陛下,吾等世勋,深受皇恩,自当报效朝廷,大乾朝国泰民安,吾等才能永享富贵。”
“哦……”崇明帝诧异地瞧了瞧贾蕴,赞赏道:“难得你有这般见识。”
贾蕴回禀道:“陛下,末将粗鄙,不懂那些个大道理,可也晓得精忠报国,鞑虏猖狂,竟扰我大乾边疆,待末将返回边关,上阵杀敌,日后定擒那努尔哈赤,回京献于陛下,好让那些个蛮夷晓得,犯我大乾者,必诛之。”
“好.....说的好,犯我大乾者,必诛之。”崇明帝难得应和,脸上笑意十足。
顿了顿,崇明帝笑道:“不过你也不必回边关,好生待在京城,堂堂宁国公府后人,却是个粗鄙之人,岂不让人耻笑,去国子监念两年书,识些理去。”
贾蕴闻言嘴角一抽,崇明帝让自个去国子监念书,是何道理?若是换成以前,能去国子监念书,那是求之不得之事,只是现在贾蕴已然从军,边关虽是艰苦,可没那些个杂七杂八之事,实际上简单许多,相较而言,贾蕴宁愿待在边关,至于读书,读个锤子书。
来不及多想,贾蕴直言道:“陛下,末将年幼之时曾念过几年私塾,也不是什么粗鄙之人。”
“那你便是欺君之言,合该当斩。”崇明帝淡淡地说道。
贾蕴忙解释道:“陛下,末将虽念过几年书,可也只是识字罢了,那些个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锦绣文章,实在是令人头疼,不若陛下让末将去戍守边关,斩将杀敌,以报皇恩。”
崇明帝看出贾蕴反感念书,打趣道:“呵呵呵....朕倒是好奇,不过是念书而已,怎让你如此厌恶。”
贾蕴闻言苦涩,读书苦,不是一般之苦,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夏集萤,冬映雪”,这些学子们都是些不成功便成仁,以读书为终身事业的疯子,怎去与他们竞争,非得下苦功夫。
贾蕴是走过科举一途之人,对于科举一道也有自个的看法,在他看来,科举的格式是八股,但八股本身也只是格式而已,无非就是六段八个排偶句组成。先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而已。
可单会格式有什么用?
单单学会格式,就能让考官在上千份考卷之中脱颖而出?
不可能!若想脱颖而出,就得写出出类拔萃、让考官拍案叫绝的文章。
所谓好文章,“理、辞、气”三者俱足,这样的文章才会让考官如饮琼浆,在头昏脑胀的阅卷过程中停下来,细细品味。只要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又怎会不点你。
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
说白了就是打好基础,待腹中有物,才有可能作好文章。
学识是本,八股是体,本是体的内涵,体是本的表现。只有学识真正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写出理真法老,花团锦绣的文章.....
古人一道,一则勤,二则悟,二者缺一不可,贾蕴自认没那等悟性。
无奈之下,贾蕴大气凌然地说道:“末将自小敬佩冠军侯,封狼居胥。”
红楼蕴大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