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一系的人反对那也是没有用的,燕国做主的人还不是他们。
其实燕王喜,雁春君等人也不是一点都看不明白自身处境,他们也不比燕丹笨到哪里去……
而是没有办法,不跟秦国合作,不听秦国号令,挨打的就是燕国了。
燕国要是挨揍,赵国一样趁火打劫,到时候燕国说不定先灭亡了。
跟着秦国打赵国,有好处拿,只要让秦国找不到动兵的恰当借口,那么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下去。
就算秦国脸不要了,硬要找个粗鄙的借口打他这个小老弟,再怎么样也能多苟延残喘,醉生梦死一段时间。
晚灭总比早灭好吧?
实际上各国只有精诚合作抵抗秦国才有一线生机,但各国已经不可能精诚合作了。
灭赵之战一启,赵国西部,东北部,南部顿时陷入勐烈的战火之中。
面对灭国危机,赵国全国动员,能够上战场的基本上都上战争了。
赵国军队在李牧,司马尚等优秀将领的率领下顽强的跟秦燕作战。
尽管处于下风,但却没有战败,秦,燕两国的推进并不顺。
燕国虽然派出了军队,但不可能为了秦国效死力。
主要还是保存实力,划水摸鱼,决出胜负的关键还是在于秦赵之间的军队。
僵持期间,王翦禀报秦王嬴政,再行反间故计。
王翦这个人非常厉害,是战国诸多将领中既懂战争,又懂政治的存在。
李牧在军事上的造诣不比王翦差,然而却不懂政治,或者说不够懂政治。
在秦赵交战之际的李牧被任命为赵国大将军,手握重兵,赵王迁和郭开是非常不放心的。
如果李牧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讨好赵王迁或者暗地里表示效忠相国郭开,那么李牧一定不会有事。
特别是郭开,这个奸臣份量太重了。
长平之战搞廉颇时,郭开只是赵王偃的近臣,如今却是赵国相国,赵王迁的老师。
不学无术,昏庸无能的赵王迁基本上是对郭开言听计从。
就算不讨好郭开,那么至少不要得罪,但偏偏李牧跟郭开早有积怨,李牧也没有想过化解。
郭开这个人贪财无度,赵国边军的军费过手时自然是要捞一把的。
李牧发现后曾经禀报赵王偃,可惜郭开只是被小小惩戒了一番。
从此以后,郭开就把李牧记在了心里。
没办法,李牧若是化解恩怨或者讨好郭开,赵王迁,那就不是李牧了。
可以说他不懂政治,也可以说李牧正直刚烈,堂堂正正,眼中揉不得沙子。
偏偏国家将亡,妖孽横出之时,是容不得正直刚烈,堂堂正正之人的。
而且如果只是有仇怨,郭开未必不能隐忍,最关键的是郭开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危险。
因为随着李牧提挡住了秦军,原本在赵国内不俗的声望开始节节攀升。
如果真让李牧击退了秦国,那么李牧将会获得巨大的威望,加官晋爵,顺理成章的坐稳赵国大将军的位置。
到时候手握赵国大部分兵权的李牧就跟韩国姬无夜的地位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不少。
毕竟韩国的兵权不仅仅是在姬无夜手中,白亦非手中也掌握了相当一部分。
这样情况的李牧想要除掉一个郭开实在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换一个赵王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就算是齐国田氏代齐一般,也不是没有希望做到……
虽然李牧并不是那样的人,对于赵国李牧忠心耿耿,但小人从来都是以己度人的。
郭开觉得易地而处他忍受不了诱惑,他都忍受不了诱惑,李牧肯定也忍受不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岂能不对李牧,司马尚下手?
小人的目光往往都给短浅,他们看不到太远,鼠目寸光就是形容他们的。
同时他们也非常自私,做任何事情都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秦时:一人之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