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蟠的计划中,在宝岛开拓出几个立足点,只是第一步,后续还会把拓荒的足迹,扩展到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乃至尚未被英格兰殖民的澳洲去。
开拓海疆,是一个长期计划,可能终薛蟠一生,都无法得竟全功,不过他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华夏大地,重演被列强的巨舰大炮打到家门口的悲剧。
薛蟠作为永昭帝亲命的钦差,如果想要揽权的话,在处置林如海遇刺事件上,是能与锦衣卫指挥使郑昀分庭抗衡,强迫扬州知府杨硕俯首听命的。
不过,薛蟠却在行雷霆手段,把扬州八大盐商一窝端了之后,就把善后事宜,全部托付给郑昀和杨硕,他自己偷了空闲,回了金陵一趟。
薛蟠是在去年的四五月间,举家离开金陵,北上京城的,此番回来,忽忽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一年的时候,对金陵这座千年古城而言,不过是转瞬之间,甚至感觉不出有任何变化。
但是,一年之后的薛蟠,和一年之前,变化却堪称天翻地覆。
一年之前,薛蟠侍奉母亲,陪护妹妹薛宝钗进京,虽然打的是送薛宝钗待选,进京探亲的名号,实际上却是因为薛父早亡,薛家的偌大家业,无法支撑,只能进京去寻求荣国府、王子腾的庇护。
在金陵的护官符中,薛家虽然和贾家、史家、王家并称“四大家族”,但是实际的地位,却天差地别。
薛家先祖在官场的人情人脉,在薛蟠父祖两代,已经消耗殆尽了,到薛父亡故之后,薛家已经彻底败落,如果不是薛母出身自王家,而王家又出了个王子腾,从贾家手里接过了京营指挥使的官职权柄,位高权重,只凭薛家剩下的孤儿寡母,早就被围猎,家业难保了。
但是,王家是非常现实的,当初把大小姐许配给荣国府二公子贾政,是看重贾家一门两国公的赫赫权势;把二小姐许配给薛父,看重的是薛家的豪富家业。
因为与荣国府联姻,王子腾才有接任一直被荣国府执掌了几十年的京营指挥使的机会。
荣国府第三代的贾赦、贾政,虽然在官场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是祖辈留下的家底足够厚,凭借祖荫,依然能够力压崛起势头迅勐的王家,牢牢把持“金陵四大家族”的头把交椅。
薛父早亡之后,继承家业的薛蟠,一年之前,完全是浪荡纨绔的模样,没有半点支撑家业的可能。
于是在王家人的眼中,薛家的重要性,直线降低。
王家把第三代的大小姐许配给荣国府二公子贾政,现在成了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又把第四代的大小姐,许配给荣国府长房嫡子贾琏。
犹不满足,还想要把荣国府二房,也拢在袖中,于是炮制出所谓的“金玉良缘”,打算撮合薛宝钗和贾宝玉。
薛家想要继续借重王家的声势,维持家业,只能乖乖配合。
这才是薛家举家进京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薛宝钗待选公主郡主的侍读赞善,就算没有薛蟠出手,王夫人也会暗自出力,让她落选。
因为只有薛宝钗落选,才有促成“金玉良缘”的可能。
可是,王家人算得再精,也算不出来,薛蟠竟然会被后世灵魂夺舍!
薛家虽然在王家人的安排下进了京,薛宝钗也顺利落选,并和薛母一起,寄居在荣国府内,可以早早地和贾宝玉培养感情,等到时机成熟,便能顺势议亲。
却没有想到,薛蟠进京之后,立即借助荣国府的人脉,捐官谋缺,并在崇文门税关衙门这样的杂务部门,做得有声有色,显出了自己在经济之道上的特长,得到当即圣上的看重。
后来又被委派兼任新成立的煤务提举司提举,对西山煤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朝廷增添了一处财源,彻底在官场上站稳了脚跟。
因功甚至为薛父薛母都请到了诰封,薛家因此彻底改换门楣,完成了由商到官的华丽转身。
红楼之薛霸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