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之后,也没有让王家的小辈儿,与薛蟠、薛宝钗这对表兄妹多亲近。
只有已经成年,在王家代为管家的王仁,与薛蟠有过两次往来,还都是薛蟠主动邀约的。
王熙凤从薛蟠这里讨来蜂窝煤、玻璃窗这两项日进斗金的生意,分润了大部分利益给王家,王家也没说向薛蟠这个始作俑者道声谢,把这一切都视作应该。
薛家商号能够在京中立足,确实少不了王家的背书,但是现在的薛家,有了薛蟠这样能撑起家业的当家人,并不是王家的附庸,和王家应该算是合作关系。
王家只不过付出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响力,换来的却是真金白银,谁占便宜谁吃亏,还真不好分辨。
只能算作各取所需。
但是,薛家的靠山,又不止王家一个,荣国府这边也出了大力,却并没有像王家那样,试图从薛家这里捞取好处。
所以,至少,王家对薛家的态度,应该更好一些。
这次王子腾夫人主动登门来道贺,也算是王家对薛蟠态度转变的一个开始。
现在的薛家,已经是真正的官宦之家,才刚满十五岁的薛蟠,就已经是正六品官身,虽然任职的崇文门税关衙门、煤务提举司,都只是杂务衙门,但正是因为能做实事,才更得看重。
顺天府尹邓浩然在朔日大朝会上主动为薛蟠请功,也是看好他的前程的一种表现。
接下来几日,又陆续有薛家在京城的故交老亲,来梨香院向薛母贺喜,薛家借用荣国府的地盘,连续摆了几日宴席,好好地风光了一把。
就在薛家喜气洋洋的时候,户部衙门大堂中端坐的内阁次辅、户部尚书石淼文,却面带疲倦,翻开着书桉上的书折。
书折的内容,不用看,他就能猜到——指定是要户部调拨银子的。
作为天下赋税的主管部门,户部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夏秋两季赋税如数收上来。
接下来就是最让户部尚书头疼的工作——再把收上来的赋税花出去。
钱谁都会花,但是国家赋税的花费,却是一盘大棋,需要仔细筹谋。
尤其是现在刘汉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每年各项财政支出总和,要多于收取的赋税,国库每年都会落下亏空。
怎么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刘汉帝国这艘处处漏水的巨舰的修补匠,是一个相当考验政治智慧的事情。
石淼文在户部尚书任上,已经干了两年,总的来说,做的还不错,所以才能在内阁排序上稳步上升,从一开始的第四名,升到了如今次辅的位置。
只是坐在首辅位置上的吏部尚书王汝霖,政治手腕还在石淼文之上,已经做了两年首辅,照现在的趋势看,还能继续做下去。
石淼文能不能熬到接任内阁首辅的一天,或者中途被王汝霖搞掉,丢掉次辅的位置,现在不太好说。
今年,北方诸省继续大范围灾荒,黄河再一次决堤,使得河南、山东两省的赋税大减。
好在,江南诸省还算风调雨顺,撑起了国家赋税,比去年同期,没有降低,还小有增长。
前些时日,南方各省的秋季赋税陆续运抵京城,还没做户部库房里暖热乎,就被各衙门瓜分殆尽。
现在,户部的库房,已经空荡得,老鼠见了都要落泪的程度。
各衙门大笔的开支,已经支付了出去,剩下的都是零星的小笔拨款申请,但这也足以让石淼文头上多生出不知多少白发了。
此时他手里的这份书折,是国子监递过来的,请拨的银子数目不多,只有五千两,用途也十分正当,是为在国子监坐监的监生们,采购煤炭,用来取暖的。
但是,户部现在的账上,还有没有五千两银子,石淼文都拿不太准,所以这笔请款,他数次提起朱笔,却写不下一个“准”字。
石淼文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把衙门中负责国库管理的广积库大使叫过来,问一问国库存银,还剩下多少。
红楼之薛霸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