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开采是罚没的原窑口,原来的那些煤窑主,每一个的发家过程,都沾染有血腥,这次是被一网打尽了。
煤炭运输,本来关系到成百上千靠此为生的运夫的生计,煤务提举司统筹运输,实际上是把这些运夫,统一收编了,一部分安排在西山之内,用于往山外运煤,另一部分,则仍然在西山与京城之间活动,不过是从之前的打零工,变成了为煤务提举司做活。
煤务提举司开出的工钱,并不比他们原本单干的时候挣得少,所以收编的过程,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西山煤矿现在每日原煤的产量,足有一百五十万斤,足以应付京城每日消耗,还有颇多剩余,可以用于工业制作。
在冰道建成之后,之前困扰最大的运力问题,得到解决,西山煤炭产业,由此进入到稳定发展阶段。
煤务提举司全面控制原煤的开采、运输,虽然把利润的相当一部分,分润给了挖煤工人,和运输工人,但是结算下来的利润,依然颇为丰厚。
以一担原煤售价一百二十文算,归于煤炭提举司的利润率,能有四成,就算扣除掉薛蟠给煤务提举司治下官吏规定的福利消费,净利润也能有三成。
以一天卖出一百万斤原煤算,归于煤炭提举司的净利,就有三百来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万两。
暂时还不算多。
但是,京城的煤炭用量,实际上远超薛蟠的预计,他原本认为得用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把原煤的日销量提升到五百万斤。
实际上,在广安门堆场开门营业的第一个月,日销量就很快达到了三百万斤。
在此之前,京城煤炭用量之所以一直徘回在百万斤以下的低位,主要是因为产量、运力跟不上。
现在,因为薛蟠灵机一动,在冬天借着天寒地冻,修建起了冰道,运力得到极大提升,销量顿时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很快产量又跟不上了。
情况汇报到薛蟠这里,薛蟠有些愕然,忙命人继续扩大挖煤工人的数量,招募更多灾民,甚至把原本安排在工业基地、山间庄园的灾民,调拨大半出来,送进西山挖煤。
西山工业基地现在只有玻璃、炼铁两个作坊,就算全力开工,实际上所需人手也颇有限,之前之所以安置上千人在那里,主要是为了给更多灾民一个吃饭的地方。
山间庄园同样是如此。
而把这些灾民调派到西山煤铺,灾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们之前在工业基地、山间庄园做活,虽然能够吃饱穿暖,却没有多少工钱可拿。
在西山煤矿挖煤,一个熟练工一天下来,随随便便也能挣到手五六十文,要是手脚更麻利些,还能挣得更多。
一户人家要是能出两个劳力,挖煤一个月,就能到手两三两银子,工钱十分丰厚。
甚至有原本被安排在蜂窝煤厂的灾民,听到消息,也直奔西山而来,挖煤赚钱。
西山煤矿工人数量,短时间内翻倍,达到了一万多人,原煤日产量,也超过了三百万斤,勉强能够支应京城用度。
一时间,原本灾民无处安置的情况,竟然反转过来,变成了没有灾民应招了。
薛蟠找到顺天府尹邓浩然,请他给京外各州县发文,让他们尽可能地送灾民进京来。
邓浩然对薛蟠的要求,哭笑不得,不过了解到内情之后,还是痛快答应了薛蟠的请求。
时间忽忽而过,转眼又逢休沐。
薛蟠回到梨香院,命婆子小厮,在院子中庭里,也修了一个小巧的冰台。
林黛玉并三春姐妹过来的时候,正看到薛蟠在刚冻好的冰道上,实验一样新玩物。
林黛玉看到,薛蟠站在那条长约十余米的冰台一头,手里握着一个石头墩子,瞄着比划了半天,运力推出,那石墩在冰台上滑行,冲向另一端。
冰台另一端,画着一个同心圆的图桉,图桉上已经停着几个石墩。
被推过来的石墩,磕到同心圆处停着的石墩,把原有的石墩磕飞了出去,自己恰巧停在圆心处。
红楼之薛霸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