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见他处事井井有条,索性把内库也交给他管理。
而大明皇家医学院,国库是没有银子拨款的。
想到今年国库和朱允炆内库的银子留存,蜀王朱椿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大明皇家医学院选址不难,可是修建又得一大笔银子……
“南京最佳,若是想要实现陛下医恤天下的宏愿,各地还要有县学,乡学,按照我估算,少数需要白银一千五百万两,才可以实现。”
“而应天府这座医学院,至少也得白银五万两才能建成。”
蜀王朱椿说道。
朱允炆眸子顿时一皱,咬着牙根:“悔不该对江南减税,可恶啊……”
今年夏税,因为朱允炆穿越晚了几天,被齐泰和黄子澄忽悠免了江南重税,虽说朱允炆索性免了人头税搞摊丁入亩,在江南试行,理论上有补救可能,但是夏税入仓后各地统计,江南今年夏税缴纳的收成少了三分之一。
可别小瞧这三分之一……
江南熟,天下足,江南的赋税就是大明如今赋税的晴雨表,这三分之一放在国库,就相当于整个国库四分之一的赋税没了。
而大明对九边的持续建设,每年都是有固定支出的,江南少了,国库就需要从别处找补,还得留下一些预防天灾人祸。
若不是朱允炆放下节操,从贪官污吏和江南各地富户手里搜刮来了几百万两银子,在各藩王手里又搞来几百万两,别说医学院了,今年朝廷估计连俸禄都发不全。
撮着牙花子,朱允炆问蜀王朱椿和周王朱橚道:“两位王叔有什么赚钱的好法子?我大明平穷如斯,莫奈何呼?”
周王朱橚心中顿时深感愧疚,他之前为藩王的时候,每日吃穿用度不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像是今天这般捉襟见肘。
他是个医学爱好者,自小就喜欢医学,多次参与编撰医书,也很喜欢治病救人,胸中是有慈悲心肠的,微叹一口气,周王朱橚说道:“陛下,本王府中还藏有五万两现银,本王可以全部捐出来修建医学院。”
这是他压箱底的棺材本,最后的老底。
蜀王朱椿见他这般,也说道:“陛下,我在成都府也有黄金一万余两,乃是金沙江沙金炼造,还有数万斤铜胚,我也一并捐来,医学院建设无虞。”
朱允炆望着这两个王叔,感激地说道:“两位王叔有心了。”
“医学院可以在各地孔庙县学旁边设立,治病救人乃是天大的恩德,朕觉得比读圣贤书更重要些,这件事朕之后就不管了,朕专心筹钱,你们好生建设医学院。”
“医匠多招学徒,无论男女,女子也可作为医女,学妇科为妇人看病,如接生的稳婆,催奶的乳娘,这都可归属于妇科。”
“捡药拿药,女子一样可以,学医救人,就如同菩萨,菩萨都不分男女相,医者也一样嘛。”
“咱们皇族子,有喜爱医学的,可以一并送进来学习,初批医学院学子招三千人……”
朱允炆又给他们讲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后世的医学知识,还根据他脑海中的记忆讲了一下《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让周王朱橚先召集天下名医,编撰一本医书,一本这个时代的《赤脚医生手册》。
朱允炆先从是常见病,头疼脑热这类比较简单的病症开始讲,再到防治寄生虫,喝开水不喝生水,麻沸散,华佗做手术等等。
出乎朱允炆的意料,周王朱橚和蜀王朱椿对于这些医学知识一点都不意外。
古代的尖端医疗技术,一直掌握在顶级权贵手中,他们并不比后人笨,相反,古人对于医疗体系划分早就自成一套,只是没有他们这般,以官府官方做背书成体系的来推广。
周王朱橚和蜀王朱椿都有些激动,这必将是要名垂青史的大事。
好好劝慰他们做事,朱允炆坐在肩舆上,又赶着去视察朱棣主抓的皇家学院。
看着朱允炆疲惫打着哈欠的身影,蜀王朱椿和周王朱橚都是满面感动。
“天子他,比太祖皇帝更勤奋啊……”
蜀王朱椿低声道。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