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小鲜如治大国’,这个形容真有趣。”
兄妹二人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回头只见神宗和王安石君臣二人正走过来。
“陛下。”
兄妹二人忙行叩见礼。
“平身,无需多礼。”神宗和蔼的看着兄妹二人说:“今日休沐,我见天气风和日丽,就出宫走走,就在走到你们家。对了,刚刚你们在议论何事?”
“我们说得是方仲永经营工坊的事情。”王雱说,然后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神宗与王安石立刻被书稿吸引。
神宗翻开《方氏商行公约》,开篇宗义的第一句就是“实业兴国”。
“好大的口气。”神宗轻笑一声,继续翻看。
王安石也拿了一本翻看,他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只能,快速翻阅的时候还问女儿:“方仲永他如何看待变法?”
“满嘴的仁义道德治国,但他行的却是法家之术。”王倩美眸中流动着异彩。
王安石摇摇头,他总算知道方仲永为何在他面前装傻充愣,儒法不同炉,他害怕了。果然是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小小年纪就看穿了他变法的意图,然后还巧妙的拒绝了他。但这话只能心知,不能明说。
“呵呵,小小年纪还知道耍外儒内法的把戏。”神宗翻阅的也很快,已经大概了解方仲永的思想内核,笑道:“王相公,他是个真‘法家’,但就是故意躲开你。这避凶趋吉的本事怎么像个老狐狸呀?”
神宗知道王安石很会耍这些花招。王安石开口闭口都是古代圣贤怎样,尧舜禹怎样,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内里所做的都是法家行为。据他所知,王安石正准备撰修《三经新义》,配合变法要搞一个儒家新学。
王安石没有说什么,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
“自古变法多流血......”王雱说了一半止住。
王安石严厉的眼神扫过去。
神宗低头翻书的手微微一顿,然后继续翻阅。
很快,王安石就沉浸在《管理准则》里。
王雱也没有看过,他开始翻阅,看着看着,内心翻起波涛。他也是有名的神童,但这一刻感觉自己好渺小。
许久,君臣三人翻阅完毕,他们齐齐望着书稿,有着久久的失神。
神宗狠狠的甩了甩头,然后仰天哈哈大笑:“王相公,如有此经术之才辅助你推行变法,咱们大事成矣!你们二位就是上苍赐予我的伊吕贤臣啊。”
说完,他忍不住在王安石面前高声唱起方仲永剽窃王安石的《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做好皇帝,这是神宗做太子时就在内心深处酝酿已久的远大政治抱负。
十九岁的宋神宗一坐上金銮殿的龙椅,就搜集人才,广泛听取意见,就想改革弊政,希望富国强兵,希望大有一番作为。
王安石就是神宗最为看中的那个人,现在又要多加一个方仲永了。
因为方仲永的“十万言”商行规章制度写进了神宗的心坎,让他看到法家的荣光。
神宗仿佛回到了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他还是颖王之时,无意间在皇家藏书看到一本法家典籍《韩非子》,他看后视若珍宝,亲手抄下了这一整本。
不巧,被当时的侍读孙永看见了,这位儒家子弟立即翻脸,哪怕对方是皇子,也撇着嘴冷笑一声:“韩非险薄,无足观。”
神宗当时不想把事搞大,笑了笑,“我就是给书架多添本书,并不是喜欢它。”
这本书一直留在书架落灰,但他对这本书的喜爱从未减缓。儒家学说充满仁义道德,博大精深,可惜除了一条条的人生语录之外,没半点治国创业的具体办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神宗翻阅史书,找到的富国强兵之术就是“变法”。
春秋战国之时,齐国管仲变法:最终击退戎狄,并使齐称霸。
大宋做题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