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以英国为例,1509年,英王的土地收入只有4.2万英镑。但是1513年,他们和法国人打了一仗,就花掉了60万英镑,差点把当时在位的亨利八世给逼疯了。
而且当时欧洲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和中国还是不是一个概念,向贵族们增税依然是很困难的,亨利八世就碰了一鼻子灰,贵族们组成的议会不批准,让他虽然恨得牙痒痒,但也没辙。
后来他为什么打起了教会的主意?离婚其实只是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是英国教会每年有27万英镑的收入,早就让他眼红得不得了。
法王的情况比英王好不到哪儿去,靠土地收入连塞牙缝都不够。所以欧洲的国王和中国的皇帝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他们满脑子都想着如何创收。
英王先是靠抢劫教会的财产,后来又靠羊毛出口,混不下去的时候,不仅仅到处借钱,而且还出卖王室的土地。最后到了伊丽莎白的时候,就直接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因为一场苏格兰战争,就花掉了200万英镑,你说让她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
法国的情况比英国好一点,因为法国的中央集权搞得更彻底,所以法王能够向贵族们强征战争补助金,又让国民缴壁炉税,开征了5%的商业税,最后又搞起了盐业专卖。
但这还是不够用,所以法王又打起了货币的主意,给金银里掺铅掺铜,最不要脸的是,他向犹太人借钱,还不起钱以后,就把对方驱逐出境,也是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用完了。
所以为了生存就必须搞中央集权,而搞中央集权,欧洲的国王们就必须要用雇佣军。因为用了雇佣军,就需要更多的钱。为了挣更多的钱,就需要更大的地盘,就要频繁地征战,就需要更多的雇佣军,还要更多的钱……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国王们渐渐明白了,只有商业才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在和商人们不断的博弈中,他们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杀鸡取卵是走不通的,没了商人就征不到税。赖账就借不到钱,借不到钱,仗就打不下去,那就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于是各国渐渐地都开始尊重起商人,给他们提供更高的社会地位,国王们也不得不开始讲起了信用,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于是欧洲就渐渐走上了重商之路,为后来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走上这条路呢?
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欧洲不同,几乎就在差不多的年代里,明成祖朱棣发动了对北元的讨伐战争,出动50万大军远征蒙古,这么大的规模,对欧洲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他的军队是怎么组成的呢?他又如何来解决后勤问题呢?为什么又要这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中原王朝面对的敌人,都是在工业革命以前,最强大,最凶悍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战斗力之强,远远超过欧洲人所面临的威胁。
所以中原王朝必须要以举国之力,才能抵挡得住他们的进攻,否则就无法生存。那么中原王朝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创造的一套制度,把老百姓分成了农户、军户、匠户和商户,世袭罔替,各司其职。
农民为国家种地纳税,北伐大军的后勤,就是由各级官吏组织10多万农民,运送几十万担粮食,随军支援。军户由国家赐给土地,平时自己养活自己,战时为国出征。
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一套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把全国的力量都能组织起来,这样就有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能力。
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土地,兵和民都源自土地,通过高效的文官政府,利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土地面积,把全国拧成一股绳。
因此对于大明王朝来说,确保政府的组织能力,保持自耕农的数量,防止土地兼并,就是这个国家生存的根基。
所以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这么痛恨商人。因为商人一旦有钱,就会买房买地,就会发生在元朝发生的事情,产生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数量的减少。国家没有了可用之兵,可征之粮,就应付不了古代世界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大明提刑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