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有主动的如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有被动的被明朝廷解雇丢了饭碗而起义的李自成,无数英雄为中华历史增添了浓厚一笔。到了清初已天下初定,但也偶有动荡,当年大王张献忠攻占过的蕲州亦是如此,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清廷入关已二十余年。这时的江湖上出现了一个教名为天行教,他们发展迅速,除教主一名之外,底下分二位副教主、位堂主、三十二位道主等全教上下有十余万人。由于其教众数量相当具规模,朝廷对其已开始有所防备及打压。
一日,副教主萧外宗至蕲州参加手下马道主婚礼。因其初来蕲州,便想着到出参观一番。萧外宗行至石鼓寺之时,只见这寺外石碑上写的《荆国主重修石鼓寺记落款处正是昔日荆王朱慈烟,便叹息道:“好个朱慈烟,当年也是一条好汉,不料却落得如此下场。”
“阁下认得这题碑之人?
萧外宗转头望去,是一白衣少年。这少年虽谈不上英姿卓越却也算清秀,看似一介书生。
“当年荆王爷虽是朝廷中人,但其武学成就无不令江湖之人景仰,只可惜他逝世之后他的《天阳功亦是销声匿迹,此事甚为可惜。”萧外宗回忆道。
那少年听后说道:“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纵然武功盖世,终究还是归位脚下黄土。武功高低又有何用,倒不如潇洒惬意地过。”
萧外宗见其如此回答,便问少年姓甚名谁。少年说:“我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姓甚名谁并不重要。”
这时,寺庙里的住持正好经过。他识得萧外宗,便过来说道:“想不到今日竟有幸在敝寺遇见萧施主,实则有幸。”
萧外宗认得这住持,当年曾与其在湖州共同抵御过清军,武功虽不算一流高手,却也尚可,故而未曾记得其姓名。
那住持转头对少年说道:“你先下去吧。”
“大师认得这少年?”萧外宗问道。
“你是说郑玄吧,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我见其可怜便收其做俗家弟子。”
“哦……”萧外宗得知后心里便想,看来这少年即便是师承住持,武艺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不过这一身书生气息着实让人喜欢。
“萧施主贵为天行教副教主,今日怎会驾临此地?”住持问道。
“过几日便是本教罗道主大喜之日,老夫专程到蕲州讨杯喜酒来着。”萧外宗看了看石碑又说道,“大师,这石碑乃出子前朝王爷笔下,您就不怕朝廷追究此事?”
住持回道:“本寺能够得以重建正是因为撰碑之人,做人做事岂能因胆小怕事而忘本,况且石碑又不会反抗朝廷。”
萧外宗听后大笑而去。
过了几日,马道主举行大婚,萧外宗带领手下一众人前去道贺。众人酒至半酣却发现一群清兵围了罗府,领兵的正是当今辅臣鳌拜之弟卓布泰。
萧外宗见对方来势汹汹,只觉情况不妙,但为了弄清楚这里面是否有误会,便问道:“卓大人,我们天行教与朝廷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你这是何用意?”
卓布泰笑道:“萧教主此言差矣。其一,你等众人所在之处都是我大清王土,怎有井水不犯河水之理?其二,如今你等聚众在此,若是揭竿而反,岂不危及这整个蕲州城?这其三嘛,罗道主在蕲州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今日是他的大喜之日,我也得来道贺一番嘛。”
萧外宗知其不怀好意,却又不愿在这场合大动干戈。马道主见状便说道:“卓大人若是前来道贺,岂有不招待之理。”说完,便忙上前招呼卓布泰。
见卓布泰随着罗道主入了主座,萧外宗便渐渐放下戒心。几杯下肚,卓布泰便皱起了眉头,说道:“各位好汉有所不知,虽说我们朝廷不管江湖之事,但你们天行教现在已有十余万教众,又是办钱庄开镖局,又是开业授课,可赋税却未曾向朝廷缴纳。鳌中堂曾提及此事,幸好本官规劝中堂方才作罢。”
萧外宗听出他的来意后便顺着话说道:“卓大人所言极是,天行教虽是江湖教派,却也不是法外之地。这该交的赋税,今后我等均要按照规矩交上来。”
如梦天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