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还没有自豪几年,这脸面就被东北女真给扇了,所以民间百姓的态度如何,不言而喻。其实这种事关领土百姓的问题,历朝历代民间主流意见都是主战派。
御史林聪受命探查,马不停蹄,星夜赶路,三天内就赶到辽东,而后回奏,信使千里加急,奏疏很快送到了朱见济的桉桌前。当然,于谦等人已经看过一遍了,并且各自给出票拟意见。
如于谦所言,董兴果然有所夸大,不过被掠去百姓也有上千口,加上被焚烧的房屋及劫掠的牲畜,总损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目。
王文态度简单粗暴,主张立刻调遣大军征剿,扬中华威名,使四夷再不敢入寇,是最积极的主战派。
陈循身兼户部尚书,知道朝廷远远没有外表这般强盛,主张先下旨斥责,让建州女真交出大明百姓,处置桉犯。若是他们不听命,再行征讨。
最后于谦的意见综合此二人的想法,主张一边派遣使者斥责,一边整顿兵马,伺机出动。同时他还认为应该联合藩属国朝鲜一起出兵,因为朝鲜也经常受到女真的袭扰。若是有可能,应该说动朵颜三卫出兵,再不济也要朵颜三卫中立。
此外,一些细微的意见如修缮城防,运送粮食等就不一一言明了。
明朝自从朱棣迁都北京城以来,就号称天子守国门。加之宋朝的凄惨教训,所以明人对类似事件态度极其强硬,一点退让的地步都没有。
虽然人家朱棣的梦想是当天可汗第二,恢复蒙古帝国,北京到时候就不是边疆,可惜这个任务没有完成。而且朱棣死了之后,明朝疆域不断缩水,这下真的变成天子守国门了。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并且大获全胜,无疑是将这种思潮推向了更高的地步。
哪怕是看似最为温和的陈循,也是偏强硬的,这和宋朝那些官员截然不同。
景泰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