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层官员本就上进无路,前路都被这些超长待机的老臣给拦住了。如今天子还专门玩这一套,最为不忿的其实并不是举子,而是中下层官员们,前有拦路大山,后有滔天洪水,前后受难,何时才能够熬出头来,成为朝中重臣。
高层官员作为最大的受益者,此刻一个个缄默不言,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只有还兼着吏部尚书这一官职的王直眼下正管着这事,认为此事民意未可,请求朱见济暂缓施行。
朱见济心意已决的事情,如何会轻易松口,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遂回道:“本朝选官本非一途,岂可偏废一路,需得三途并用才是。若是认为朕选用非人,大可报告有司,考较高低,分个高下出来。”
所谓三途并用,就是兴科举,重岁贡,得荐举。科举自不必多说,而岁贡在明朝指的是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也称贡生。至于荐举就是地方官向朱见济举荐人才,比如哪里有隐士高人才华横溢的,可不经科举直接授予官职。前两年胡濙举荐道士仰弥高便是典型的荐举。
在朱见济的强力推动下,当然也有高级文武官员在背后推波助澜,这道诏令尽管惹来了不小的非议,但是依旧推行了下去。首先是京城文武官员赋闲在家的子弟都被选入宫中,年龄要求是15岁以上,35岁以下。以25岁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住在宫中不同位置。此后地方官员子弟也先后到来,给森严清冷的皇宫带来不少的生气。
为了教导这帮人,原本算是清闲的翰林官可是累得口干舌燥,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发生了不少。朱见济下朝后便四处看看,认识一下各自面孔,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在接触的过程中,朱见济知道了许多平日难得一闻的隐秘。
景泰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