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许源等人打发离开,朱见济暂时不准备告诉他们有关自己的心思。一旦说了出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博弈的主动性,好比双方谈判前将自己的底牌泄露了出去。
之后几天,朱见济一边按部就班地上朝,一边思索如何夺回主动权这事。
一日经延,大学士商辂为朱见济讲经史。商辂知道朱见济有心平准土地,所以详言唐代故事,说得相当宽泛,但是字字珠玑,是普通人一辈子都听不到的东西。
他从均田制府兵制讲起,论述唐朝前期所以强势的缘由。之后讲述中期人口增长,均田制难以为继,府兵制随之瓦解,不得不实行募兵制。由兵农合一的体制改为职业军人,虽然提高了战斗力,也使得节度使壮大,军士但知节度使不知天子,最终导致边将壮大,演变为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
看似商辂说的是唐朝的事,其实字字不离本朝。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由此建构府兵制。明朝前期实行的是军屯制,耕种军屯的百姓是为军户,由此建立起一支兵员百万计的大军。
唐朝中期均田制崩溃,明朝中期军屯制同样摇摇欲坠。最为直接的变化就是大量的军户抛弃耕田,宁愿跑去草原开荒,也不愿意承担军中徭役。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人口增长,比如军中中下层军官侵吞土地,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军户分到的土地不改,需要承担的徭役却增多了,只要脑子没有问题,逃亡就是最好的选择。
整个明朝前期,只听说过蒙古族部落南下投靠依附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汉人百姓北上去草原讨生活。而到了明朝中期,局势完全反了过来。后世让嘉靖皇帝头疼的俺答汗之所以声势如此强大,其经济一大支柱便是这些北上草原的汉人流民开垦的农田。
当然,商辂眼下和朱见济说这个,主要目的可不是严查军屯。而是想要告诉朱见济军屯被破坏之后,虽然千疮百孔,但是千万不要急着改革。否则一旦地方武将权力上升,中央失去对他们的控制,就是王朝无法挽回的灾难。
再说得细一些,商辂似乎在暗示石亨已经有几分尾大不掉的意思了。朱见济不知道商辂是不是在传达这个意思,反正落在他的耳朵里,就是这个意思。
这等微妙事,朱见济便是去问,商辂也不见得会回答。待经延结束朱见济亲自送商辂离开,临别之际,朱见济似乎是无意间问了一句,“均田已败,府兵难用。国有危难,何以处之?”
商辂装湖涂,“休养生息,与民休息,慎开戎事。”
朱见济叹息道:“纵然我欲安平,四夷袭扰不绝,这戎事还是不得不开呀!”
商辂早有计策,回道:“不开则矣,倘或要开,上下一心,以雷霆之势一举灭之,切不可久战伤民。”
朱见济心思为之一定,朝商辂深深一拜,道:“有劳先生教诲。”
辞别商辂,这些日子一直困扰在朱见济心头的问题终于有了些许眉目。继位之初,内忧外患袭扰不绝,朱见济有心平抑,只是始终是按住这头那头起来,拆东墙补西墙,终日忙忙碌碌,却显得碌碌无为。发展到而今,内忧外患联结在一起,更是无法承受的隐患。
与其继续先前的手段,不如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将身边的妖氛荡涤干净。
是日夜,朱见济在乾清宫,以朔方兵事召见朝中重臣。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与各总兵官方得与闻。
晚风呼啸,今夜并无异常处,只是摆出如此声势,朱见济今日想要说的显然不只是兵事这么简单。否则召见于谦与三大总兵官议事即可,有些人根本不必召见来。
夜色沉沉,与会众人还不知道朱见济的心思,言笑晏晏,丝毫没有察觉到半分煞气。
朱见济到来,众人见礼,一切都和平日并无两样。
朱见济不复往日平和的面容,面色严峻,眉头紧锁,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就吓了所有人一跳。朱见济道:“今日召见诸位爱卿,事在不小。为保密计,自今日起,诸位爱卿若无要事,便住在宫中,待此事平息之后再行出宫不迟。”
景泰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