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起身回宫,而朱见济则是将这盒子揣入袖中,兴安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朱见济,可是不管在谁手里,那都烫手呀!
之后的诗文大会,朱见济收拾收拾仪容形态,暂时将这事放在心底,眼前之事虽小也不可荒废不顾,朱见济可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不好文学,不学无术。这对于一个太子而言是致命的。
开始之时,诗词主题是贺寿,毕竟今天可是姥爷杭昱的六十大寿,朱见济虽然身份高贵,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大背景吧。朱见济专门请师傅商辂给自己写了一篇序文,名为《杭公六十大寿序》。原文挺长的,这里列第一段。
“天佑国家,必有耆硕魁垒之士,以据鼎轴而斡机衡,然后其主不劳,而休美无疆之业,可衍而昌也。自昔有道之长莫如周,周之盛莫如成王,成王时相业草如周公。史称公相成王五十有八载,而佐嗣王,又十有余年,已乃还政而归东周,留东周者又七年。盖公是时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身为太傅,操冢宰之权,而上不疑,周道以降,天下归德焉。老成人之重国家固如此。”
商辂这篇贺寿序,开篇将杭昱与周公相比,说杭昱对国家功劳如何大,当然是溢美之词。杭昱地位高崇不假,但是并无实权,不可能和周公相比。但是历史上的那些外戚,哪一个名声好的,若是乱写,得罪杭昱不说,还惹恼朱见济。所以,与其得罪人,不如溢美褒扬。
除此之外,将杭昱比作周公,何尝不是暗示眼下太子孤弱,杭昱能够尽到辅佐帮护之功。
何林静将这篇序文念得是抑扬顿挫,即便是杭昱不曾读过多少书,但是周公教成王的故事还是知道的,听得不时点头,老脸笑得好像一朵花一样。
序文毕,再之后就是各人上贺词,或许里面有几篇是自己写的,但是也一定经过无数人的修改,反正以朱见济的水平是找不到一点问题的,如忌讳避讳等字词,若是不仔细听,朱见济也察觉不出来。
进行有半个时辰,都是在听些这种贺词,属实是无聊,繁琐无味,朱见济听得都困了,恨不得离开。
好在不久之后,大家就开始谈起风月山水,相互唱和,或是回文,或是对联,到这里反倒是寿星杭昱显得有些不自在,因为他基本上听不懂其他人在说什么,又不好离开,朱见济看过来便嘿嘿一笑以掩饰尴尬。
诗文词句美则美矣,却有雕饰之意,非得触景生情才可吟诵而出。一些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买了诗词来在朱见济面前摆弄文采。朱见济不去深究,颔首微笑而已,时不时评点两句,不去得罪人,偶尔再表示一下对某人诗词的喜爱,就能够让场下一群人为之低呼。
整场诗词大会,朱见济比较满意的是最后一部分。国子监学正林聪,对就是之前那个主张立废后汪氏为后的人,他起身抒发了一番忧国忧民的情怀,大意是我等如今能够在此衣食无忧,酒足饭饱,全赖天子恩德,但是四海之内灾害频仍,仍需居安思危,以勤俭为念。
他作《太平歌》祝愿圣朝万代无疆,其文为:“中兴日月开明庭,垂衣御宇朝万灵。鸡鸣人问龙栖寝,燕坐亲谈虎观经。四时玉烛调元气,万国梯航皆远至。雅奏应谐韶護音,豫游不事蔓延戏。太平之象复如何,五风十雨禾黍多。小臣拜手陈无逸,愿以兢兢保太和。”
之后众人诗词内容以忧国忧民,祝贺王朝为为主题,质量明显要高一些。但要说特别惊艳,其实也没有。
待曲终人散,迎送客人这事自然不可能轮到朱见济去办,总而言之朱见济今日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可是累人得紧。
ps:加更加了半条老命,写这一章我看了四本书。序文与太平歌是张居正的,为化用,作者没有这个本事自己写,找不到特别合适的,不过估计也没有人在乎具体内容吧。
景泰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