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说,那明朝文臣之首于谦为什么没有成为朱见济的师傅。废话,于谦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臣,他掌管团营,掌管兵权。当皇帝的怎么可能让太子过早接触兵权,是嫌玄武门之变不可能发生吗?
沐琮明白这一点,但是他指出朱见济的地位是暂时的,朱祁钰春秋正盛,至今不到三十岁,未来可能有很多子嗣。朱见济不能够居安忘危,坐等继位,要保持警惕感,主动扩张自己的势力。
这个观点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朱见济不可能告诉沐琮说朱祁钰明年就要驾崩吧。
记忆中的事情是否会发生,朱见济不敢保证,毕竟这一世变数很多,历史上为了求子,朱祁钰可是吃了不少丹药,身体素质很差。这一世毕竟有一个儿子,不必担心后继无人,有没有吃丹药谁也不知道。
朱祁钰何时驾崩,晚一年,两年,还是十年,朱见济自己也不敢肯定,但是他不愿意冒险。
此外,朱见济若是与唐氏走得过近,也会惹得朝中文官不满,这帮人可谓是朱见济的基本盘,朱见济没有必要去得罪这批人。
没有人能够肯定自己不会犯错,但是,朱见济的出身注定了他有足够机会去试错,大不了日后补救。
又数日,朱祁钰的回应终于来了,就在所有人认为朱祁钰已经不再宠爱唐氏的时候,他下令晋升唐兴为锦衣卫指挥使,狠狠地扇了所有人一个巴掌。
锦衣卫指挥使,明明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但是明朝自景泰朝往后,基本上成为外戚的专属职位,真正管理锦衣卫的成为指挥同知等官员。外戚不管事,领俸禄而已,所以也无人在乎。有点像宋朝的三衙高官,也是一群外戚。
眼下,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有三人,分别是皇太后吴氏弟弟吴安,杭皇后的父亲杭昱与现在的唐皇贵妃父亲唐兴。当然这三人都不管事。
自家父亲得了封赏,升官进爵,是多少人求不得的好事。但总有这样的例外,因为她们谋求的更多。
朱祁钰旨意传出后,唐皇贵妃选择求见,不是为了谢恩,而是为了请求朱祁钰收回成命。理由是父亲唐兴于国于民未有尺寸之功,擢升高位实才不配德,同时希望朱祁钰不要因为一己之念,随意改变祖宗法度。
消息传出,士林对唐皇贵妃的态度大改,一堆外戚窃居高位,文人们包括部分武将平日敢怒不敢言,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出气口,纷纷借着夸奖唐皇贵妃的名义讽刺其他窃居高位的外戚。
之前的隐忍,都是为了现在这一刻,不得不说,唐氏真的很厉害,她来当皇后没有一点问题,手腕高明。
至于唐氏求见的结果,朱祁钰最初自然是不答应的,自己好不容易顶着压力给你爹赏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你竟然拿这个刷资历,博名声。只不过之后不断有臣子跟进,朱祁钰也就妥协,改唐兴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其后,朱祁钰议立唐氏为后,文官们踌躇不决之际,又是唐氏本人站出来说自己才德不如已故杭皇后远矣,不敢为天下之母。
文臣们也不再提及立废后汪氏为皇后,这场立后风波,至此为止。
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唐氏,名声比最初好了那不是一点点。京城人都知道宫里有个后妃很有德行,不居功,不贪禄,不恋位。
只是,她真的对皇后之位一点也不在乎吗?
景泰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