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牛头山离广德县城有四十公里路,坐牛车要四五个小时。所以为了赶在天黑前回到牛头山,王父也不能在谢家呆太长时间。
于是在跟谢家老爷子又说了会儿客套话后,王德父亲就带着王德和王春离开了谢家。当然跟他们同行的还有王德的姐姐姐夫。
毕竟王家这么大的喜事,谢家老爷子这个老亲家可以不去喝这个喜酒。但作为王家的女儿、女婿,王德的姐姐、姐夫还是要去的,否则这就太无礼了。
王德、王春,王德父亲三人坐一辆牛车,王德姐姐、姐夫坐一辆谢家的马车。就这样五个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回了牛头山。
回到牛头山,王家摆流水席,这村里人自然是全部到场。除了这村里人,王家这么大的喜事,王德的那些个姐姐、姐夫,也自然是带着他们的孩子全来了。
牛头山村总共一百三十九户人家,七八百口人。再加上王德九个姐姐、姐夫,连同他们的孩子,那又是四十多口人。
近千人都聚在这王家宅院周围,于是这王家宅院,现在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只要是平的可以放下张桌子板凳,现在可以说也都是全放上了餐桌。
为了保证这么多人都有的吃,王家大院里现在,还搭了十几个临时灶台,五六十个村里的妇女和王德的那几个姐姐,在这儿帮忙。
现在这流水席现场,妇女们在忙饭食,男人们聚在一桌一桌的吹牛皮,孩子们四处撒欢,这真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啊!
而这种热闹在王德到了后,那更是达到了高潮。手里没活的男人们,都围上来,都要跟王德说两句。
王德知道自己现在算是个有身份的人了,跟村人说几句话,恭恭敬敬的按着辈份叫人家一声“爷啊”“叔啊”“哥啊”的,会让人家觉得很有面子,农村人就在乎这个。
于是接下来王德就装腼腆,装老实孩子,一声声的叫人。在人家夸自己的时候,他也是马上中国式的自谦,绝对的低调。
就这么笑着恭维着村里的每一个大人,让人家都觉得有面子。而这样的一顿饭吃下来,王德也是腰酸背痛,脸抽筋。
好不容易熬到曲终人散,送走了村里人,和几个嫁的近的姐姐。王德才又被母亲拉去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回了自己屋里休息。
这一场流水席折腾的,当王德身子躺平在床上,身体和身心完全放松后。回想着刚才流水席上的那一幕幕,王德真跟过了一个劫似的,太累了。
在这以后,因为王德现在是个有身份的人了,他出去被村里人看见了,村里人都会过来跟他打招呼,都喜欢拉着他,让他这个有身份的人叫他们“爷爷奶奶”“叔叔婶子”“大哥大嫂”什么的,这让王德觉得做人真累。
开始王德为了自己在村里的名声,只能装低调迎合村里乡邻。可在半个月后,当他的秀才功名送到后,他就以要备考乡试为由,宅家里不岀去了。
在家宅了近三个月,期间侄子王春去应天参加院试,落榜而归。而等王春考完院试回来后,大明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就近了,王德也就该起程去应天了。
辞完千叮咛万嘱咐,满脸担忧的父母,王德背上行囊离家,去应天参加乡试。
因为已经算是知州施大人小团伙的预备成员了,所以王德这次赴考应天。知州施大人安排了本州去应天的官船,捎上王德。先从广德走内陆小江小河去芜湖,然后再从芜湖入长江,最后到应天码头。
施知州对王德的这一笔投资,似乎很看好。所以他这次不但安排了官船,捎上王德去应天,一路上吃住全包,他还送了王德三十两银子的赞助,大手笔的感情投资。
就这样王德坐着官船,穿小河过长江,一路欣赏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及现在大明还不是保护动物的长江江豚,在长江上遨游跳跃。悠哉悠哉的到了应天码头。
王德到应天码头的时候,正近黄昏而且这里现在正是江南秋雨绵绵,行路会很不方便。所以王德决定先在船上住一晚,明早再进城。
大明伪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