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四人不由心绪稍松。
周奇呵呵笑道:“薛蝌的文章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下官看来,与卫若兰相比尤有不及,不如点卫若兰为案首,更加合适。”
“附议!”
“附议!”
“附议!”
三人纷纷点头。
赵明伦淡淡道:“文章好坏暂且放一边,本县听说,卫若兰在文会上,因阴德被截,状若疯颠,大失风度,引为笑谈,其所作唐多令,坊间无人弹唱,可见文才一般,若是点他为案首,我上元县数百万父老乡亲不服。”
县丞摆摆手道:“文会乃嘻闹性质,岂能较真?卫若兰不足二十,纯靠自己读书读出了文气,殊为不易。
下官观其文章,老练精僻,深得卫家学风精髓,虽诗文有所不足,可治国哪里要用到诗,算是瑕不掩瑜,下官也认为,应把卫若兰点为案首。”
“附议!”
“附议!”
县教谕与江海流再次表示赞同。
赵明伦老眼微眯,有危险的光芒闪过。
对于他来说,眼下最紧要的,是扶植王蠡,王蠡的功业越高,名声越大,将来砍向卫家和汤家就越是血淋淋。
他已经五十岁了,如果不抓紧时间兴一桩大狱,明年任届期满,又将调走,去别的地方担任县令,他绝不愿意以七品官终老,这是他的最后一搏,也是最凌厉的一搏。
府试时,县里使不上力,只能在县试尽心。
而推出薛蝌,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是用来兑子的。
他在阅卷发现,薛蝌的文章颇有一两分自己的风格,这都不用猜,显然是王蠡把自己的札记心得分享给薛蝌了。
这也让他对王蠡的品行有了重新认识。
赵明伦把薛蝌的卷子往前一推,冷笑道:“薛蝌的文章哪里不如卫若兰,四位给本县道个明白,天亮尚早,本县与汝等一字一句的抠!”
“这……”
四人眉心微拧,以不带偏见的视角去读,两人的文章难分轩致,点谁当案首都行,可他们收了卫家的家啊。
收了钱就要办事,卫家在朝中有人,可不是他们这种芝麻小官能惹得起。
江海流沉吟道:“薛家乃是皇商,与户部内廷多有勾结,点薛蝌为案首,难保不会让人浮想翩翩。
而卫家乃书香世家,点卫若兰为案首,名至实归,麻烦也会少些。”
“这么说……你们四个,非得点卫若兰喽。”
赵明伦带着冷意问道。
县教谕道:“堂尊此言差矣,不是我等非要点卫若兰,实是这十四份文气卷中,没有比卫若兰更加合适。
譬如这个张语之,文也不错,但稍显稚嫩,怕是点他为案首,他都不敢要!”
红楼聊斋逍遥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