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郑的行政区划完全继承大明,甚至南直隶都未拆分,仍有两京一十三省,而作为最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分为九品,上上县专属于两京的附郭县,上元县正是附郭县,是第一等县,不仅赋税繁重,文教也兴盛。
按郑律,上县每科取三十童生,中县二十,下县十人,在一些偏远的下中县和下下县,参考的学子不过百来人,甚至有的年份才几十人,即便只取十人,竞争也远远小于上元县。
其实落第的学子不见得文才差,很多时候只是时运不济,这在国朝之初,曾引发了一轮轮的移民潮。
有家族把户籍落在偏远府县,带着钱财物资举族迁徙,只为科举容易些,这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
不过小地方的学子无论是水平,还是斗法能力,都不及大邑出来的学子,这就导致越往上越难考。
乡试几乎由省城和本省较为富庶的大府垄断,到了会试,依然是南北两直隶称雄。
“开始罢,力争明日天亮之前张榜示名!”
赵明伦沉声道。
“谨遵堂尊之命!”
县丞、县教谕与两名学正齐齐站起来,抱拳施礼。
赵明伦也转身,带领四人向上首的至圣先师焚香致礼,随即将自己的县令大印取出,摆放在像前的香案上,运劲一摧,指尖涌出一道赤色官气射入大印。
“诸位!”
赵明伦又喝。
四人相继取出官印,摧动官气,均以赤色为底,但色泽相较赵明伦要黯淡的多。
五道官气如灼烈的光芒,射入至圣先师胸前的铜镜,刹那间,铜镜白光大作,给整间屋子都披上了一层皎洁的月色。
“诸位,五叠试卷,每人一叠!”
赵明伦低喝。
三千九百五十份试卷,每人有近八百件,首先是鉴别文气与灵光。
灵光是文气种子,凡有灵光者,过半都能修出文气,没有文气或灵光的试卷,看都不会看,直接当垃圾处理。
否则近四千份试卷,一一阅览,仅靠五名考官,三天三夜也阅不完。
试卷一面面的揭开,有文气放一边,有灵光的放另一边,什么都没有的,则如扔垃圾般,往桌角一摞。
本通来说,文气卷极少,灵光卷也不多,两者都不沾才是常态。
殿内,翻阅试阅的哗啦声不绝,借用至圣先师的神通测试文气,等同于被至圣先师关注,谁都不敢出差池,约摸过了大半个时辰,五人陆续停了下来。
赵明伦先道:“本县择卷七百九十二份,去除无文气灵光卷七百六十份份,有文气卷三份,灵光卷三十份!”
县丞、县教谕、贡院两名学正也分别唱出自己的择卷情况。
三千九百五十份试卷中,文气卷只有十八份,灵光卷一百六十二份,合计一百八十份试卷,童子试只阅这一百八十份,剩下的将被集中焚毁。
红楼聊斋逍遥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