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贾家确实完了。”简单翻了翻信息,周阳的语气充满感慨,他也算是看着宁荣二府一步步“交代”,再对比原著正式剧情的内容,真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乃至家庭,败落的第一步就是财政崩盘,荣国府这算是开始了。”
“哼,一大家子人,愣是没有一个能立起来,老的就顾着奢靡享乐,少的只想着勾丫头分小子,中间本该支撑家业的两个人,一个还不如没有,另一个什么都不懂,怎么可能不完?”赵麒英不屑的说道。
“是啊!”周阳苦笑着摇了摇头,“宫裁在那府里基本上已经被边缘化,但是贾家的奴才们挖墙脚的风气竟是连她都瞒不过,偏偏就没有一个人管过,他们自己都这样,指望谁还能帮上?谁能想到,堂堂一座国公府,竟然崩的这么快?”
有人评价《红楼梦》是“笑声中夹着眼泪”,如果只看原著表面主线,似乎没啥问题,特别是前八十回,基本都是各种玩乐,除了死几个丫鬟仆妇,或是边缘配角之外,一切都很正常,偏偏偌大一个家族,“呼啦啦大厦将倾”,甚至“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从细节来判断的,不说那些名字中的谐音梗,就说很多最基本的东西,稍作分析就能看出,贾府已经尽显颓势。
大观园建好,奴才赖家也弄出了一个没差多少的园子,甚至还有胆子招待贾母玩乐,封建时代的“奴籍”已经不是区区几句话就能描述,偏偏贾家的奴才都能这么“富有”,要知道,上了奴籍就没资格置办产业,一切所有、包括自己都属于主家,理论上应该只拿府里的月钱,这么大花销哪里来的?
实际收入更夸张,最后的宁国府谈起收成时,管着府里田庄的乌进忠、乌进孝愣是敢只送几千两,这特么完全是明目张胆、丧心病狂了,贾珍竟然还是看不出来;宁国府如此,荣国府又能强多少?
收入不行,关系呢?荣国府人情来往,几乎没啥上台面的人物,正支传人贾琏每日里吃喝玩乐,一起的都是没落子弟;凤凰蛋贾宝玉更好,整部一百二十回,就没见他有过几次对外酒场,少有的几次,也是一群没啥意义的;贾赦关起门喝酒玩小老婆,贾政同样是关起门,就靠一帮篾片儿吹捧。
关系没有,自家呢?贾政目前是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后来升了从五品或是正五品的工部员外郎,问题是六部官职也分级别,尚书掌总、侍郎分管副职、郎中算大类主管、主事就是最直接的对口负责人。
不对吧,这里面还有一个“员外郎”呢?不好意思,郎中是实职,那就肯定有定额,满员后其他人还想继续提升的话,就只能挂“员外郎”头衔,字面意思就是“员额之外的郎中”,有没有实权很难说。
换句话说,现在的贾政“主事”好歹主管一个门类,后来升了“员外郎”完全可以翻译为“享受郎中待遇”,具体有多大权力,全看个人能力——贾政有这玩意儿吗?顺带一提,参加“御门听政”最低标准是五品实职,也就是整个贾家全程无人有此资格!
被反复吹捧的所谓“四王八公”,原著中全程背景板,就是这种“背景板”水平,贾家除了一些必到的事情,诸如葬礼、喜宴之类,平日里竟是再也没人搭理;最后贾府抄家,更是连个求助对象都找不到,唯一说上话的,竟然只剩下带人抄检的北静王。
换句话说,其实原著剧情正式开场时,贾家就已经是空架子了!
“他们倒是心不小,男人无用就想让女人顶着。”赵麒英不屑的说道,“那位......元春对吧?贾家每年都要将一大笔银钱投入进去,却不知到底有何效果;听李姐姐说,这样的消耗甚至都已经有些扛不住,这不是打水漂吗?”
“元春在宫里,最主要的依靠其实不是银子,而是老亲甄家帮忙,那位甄贵太妃就是宫里实际上的第一人。”在赵麒英诧异的眼神中,周阳笑着说道,“好了,他们死不死都随便,我们只要管好自家就行了。”
红楼之如画江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