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爱情吗?”
“滚!”
“你相信爱情吗?”
“去特么的爱情!”
“你相信爱情吗?”
“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我爱你妈卖麻花情!”
“你相信爱情吗?”
“……”
“好像没有人相信爱情了。”
“谁说的?”
“他们……”
“我没有听到不相信三个字,他们只是不敢,而不是不信。”
……
我们都想要牵了手就能结婚的爱情,却活在了一个即便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年代。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张一谋的艺术造诣,他的镜头语言,构图力度,尤其是丰富的意象和饱满的色彩,在所有的导演里,张一谋都是独树一帜的。
事实上与张一谋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李清甚至对他有些崇拜。
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已经花甲之年的老人居然还能够拥有和保持如此状态下的创作欲,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像极了一个孩子,或者说像极了一个拥有着赤子之心,内在状态持续活跃的艺术家。
不,他本来就是艺术家。
他的作品永远都是饱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的。
从这一点来说,国内那些尽管能排在他后面,但是却跟他并列一排的所谓大导演都是难望其项背的。
这不是技巧上的东西,而是思想境界的层次,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并不是说你吟一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或者说大骂观众是垃圾就显得你境界高了,并不是这样。
境界是什么?
境界就是张一谋可以说:不好意思,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是他却没说,甚至还让某些人的名字缀在他后边并称大导演,这叫作境界。
如果说表演像是诗人作诗,那么导演就更像是一个要求诗书画三绝的全才。
张一谋是拿过影帝的,金鸡百花还有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
只能说有些人的牛逼是根本不需要旁人多说的。
回到《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本身,将道具符号化去体现其象征意义,是张一谋的电影风格之一。
就像那棵山楂树。
而除此之外最能体现其风格的,就是色彩。
张一谋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是所有的导演乃至很多画家都无法比拟的。
在他的作品里,色彩不仅仅是审美,更是带有情绪的。
而在所有的色彩里,张一谋最喜欢的是红,红灯笼的红,红高粱的红,乃至英雄的红,我的父亲母亲的红。
然而这一次张一谋却放弃了明快浓烈的红,而选用了内敛朦胧,颇具弹性的灰。
将雨不雨,不上不下的,像极了一朵怠惰的云。
“清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啊茂密的山楂树,白花满树开放,我们的山楂树,它为何要悲伤……”
“这就是城里来的学生作家?”
在张一谋的镜头底下,天蓝得像明净的绸缎,云白得像绸缎上的绣花。
远处青山起伏,近处的林木是葱郁的,阳光像是金色的细沙,穿过层叠的枝叶漏在草地上。
小河安静地流淌着,浅浅的,清可见底,鸟雀的鸣叫声荡起水花来,舒缓而又安静。
李清抱着个小不点儿,踩着河里的踏脚石由远及近,行至陌上。
景恬悄生生地站在那儿,阳光打在她脸上,李清甚至能看到她耳根处的细微绒毛。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有那么一个瞬间,李清有些恍忽,他仿佛又回到了燕影刚开学那天,那个从他身边走过,留下一阵好像雨后樱桃般清新味道的姑娘。
华娱之生于19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